江西吉州區古南鎮街道:踐行“楓橋經驗” 以“繡花功夫”實現基層善治


(資料圖)

楊璐 侯長發 鄧榮軍

近年來,江西省吉州區古南鎮街道聚焦基層治理難題,不斷凝聚“矛盾不上交、和諧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共識和工作合力,以“繡花功夫”做實“黨建引領、網格聯動、多方參與、機制保障”的治理模式,走出具有古南特色的新時代“楓橋經驗”。

一是堅持矛盾不上交,以“黨建+”提升效能促善治。古南鎮街道桃樹下社區現有人口1.2萬余人,是吉州區“三線”工業集聚區、棚改舊改集聚區,轄區基礎設施薄弱、人員結構多元、歷史問題繁雜、群眾訴求多樣。針對社區人口多、人員復雜,治理任務重、壓力大等問題,社區以“黨建+矛盾糾紛化解”為重點,健全建強“五級組織架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治理網、責任鏈,統籌轄區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的黨建資源和力量,最大限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推動群眾訴求“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截止目前,選優配強了9個網格長、89個樓棟長、186個單元長,定期評選優秀樓棟長、黨員先鋒戶,常態化開展優秀事跡巡展,充分激活和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帶頭作用,推動人到“格”中去、事在“網”內辦,不斷提升基層善治水平。

二是堅持和諧不出事,以底線思維夯實發展定根基。社區深入踐行“一格八員、一網三色”市域社會治理工作法,積極創新社區群眾矛盾糾紛解調機制,培育“慶芳嫂子調解室”、“大樹底下說小事”等群眾家門口的多元化解服務品牌。“慶芳嫂子調解室”立足社區實際,依托網格化管理和綜治中心信息化平臺,堅持預防在先,化解在先,及時適應基層社會矛盾糾紛的新變化和新特點,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98起,增強了社區居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歸屬感。以“非正式對話”、“多方對談”等方式提升“大樹底下說小事”工作成效,共成功化解居民矛盾糾紛56個,解決群眾反映訴求389個。為解決如意苑小區老舊小區改造后30多罩庭院燈不亮問題,社區邀請住建、城管、居民等多方代表,及時紓解居民激動情緒,合力制定解決措施,成功將庭院燈亮了起來,是社區“大樹底下說小事”矛盾調解的一個生動案例。

三是堅持服務不缺位,以繡花功夫化解糾紛辦實事。為充分了解需求、切實解決問題,近年來,陸續開展“紅領管家、夜訪萬家”、“進網格訪民情、解民憂護民安”等活動,實行“禮、讓、和、解”四步矛盾調解工作法,收集上報信息、傾聽群眾訴求、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政策“零距離”宣傳、矛盾“零停留”化解、辦事“零關系”服務。創天頤園小區2期現有居民1042戶,配有16個充電棚,可供480輛電瓶車同時充電,現有充電樁數量已經無法滿足居民需求。社區網格員收集居民意見后,聯合物業及第三方進行實地勘察,最終決定將單元門口空地升級改造為電瓶車充電樁。同時,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總陣地,因地制宜打造紅領議事廳、紅色驛站、人大代表聯絡站,以“兩代表一委員”、樓棟長等輪班方式,不斷下足繡花功夫,用細心、耐心、巧心,繡出基層治理善治品牌,滿足群眾形式多樣的問題需求。

審簽:鄭少忠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