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種地到“慧”種地——遼寧省鐵嶺市玉米智慧農業氣象服務見聞

新華網鐵嶺9月26日電(記者 張慶水)“俺們現在種地與氣象真是密不可分,離開氣象,就像個盲人一樣。”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陽宇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忠華對記者激動地說。

素有“遼北糧倉”之譽的鐵嶺市,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玉米是鐵嶺第一大糧食作物,糧食產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鐵嶺市也是全國首個以市域為單位的國家級綠色農業示范區,現今鐵嶺市玉米播種面積超650萬畝,玉米平均畝產在全省名列前茅。

“鐵嶺市充分發揮部門合力,不斷提升玉米氣象服務的專業化、精細化和智慧化水平。”鐵嶺市氣象局副局長史洪艷介紹,2022年初,遼寧省氣象局在全省成立了15個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黃金玉米帶氣象服務中心”落戶鐵嶺。


(相關資料圖)

據了解,該中心依托市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市現代農業服務中心運行,聘請相關專家成立咨詢顧問專家組。中心科學設計全域農業氣象觀測站網布局,新建1套玉米高標準農田氣象服務參考指標站,規劃設計8套玉米氣象智能觀測站和實景監測站。調優20個農田小氣候站,提升現代農業氣象觀測站自動化水平和玉米生產實景監測、自動土壤水分、衛星遙感監測等資料應用能力。

鐵嶺市氣象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主任劉敏說,該中心在昌圖縣陽宇合作社、鐵嶺縣張莊玉米專業合作社建立了氣象服務標準化示范點,開展從播種到冬儲全鏈條跟蹤式調研、指導氣象服務。

談起氣象服務,李忠華由衷地說,“陽宇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今年種植玉米達24300畝,黃金玉米帶氣象服務中心服務很及時,我能提前知道每日的天氣情況和相對應的農事建議,這項服務真是太貼心了,為我們豐收保駕護航 。”

“以前我們種地憑感覺,找地氣,全靠經驗,現在有了氣象部門的專業服務,讓我們種地更省心,更科學。”鐵嶺縣張莊玉米專業合作社的郭鵬對記者說。

今年上半年,鐵嶺市氣象局在昌圖縣、鐵嶺縣共選取三個地塊開展玉米減損增效氣象服務對比試驗,在使用相同種子、化肥、農藥的基礎上,一塊是全響應地塊,完全按照氣象部門指令進行耕作;一塊是半響應地塊,氣象部門提供農業天氣信息,由合作社自行決定生產步驟;一塊為不響應地塊,農戶完全根據自己經驗耕種管理。

“我們中心圍繞玉米生產全過程全鏈條開展伴隨式氣象服務,編制了黃金玉米帶玉米農業生產作業與氣象服務歷。”劉敏說, 2022年以來,共開展需求調研和實地指導50余次,了解玉米全生育期氣象服務需求及播種進度、墑情、苗情、災情,為開展針對性農業氣象服務提供依據。

“對于整地、播種、打藥除草等,都離不開氣象部門。氣象服務對于科學種田、智慧農業都具有推動作用。”鐵嶺市現代農業服務中心農業推廣科科長許訖對記者說,該中心還構建了“一體兩翼三引擎”農業氣象科研業務融合發展示范平臺,聘請8位氣象、農業等專家作為中心特約顧問,積極開展業務及技術交流會商。

“近年來,遼寧省氣象局強化信息技術對氣象為農服務的驅動引領作用,全力以赴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強省建設,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遼寧省氣象局一級巡視員趙大慶對記者表示,目前遼寧省智慧農業氣象觀測體系逐步健全,服務水平不斷加強,科技支撐能力穩步提升,效益評價對比試驗初見成效,跨部門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協同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完善智慧農業氣象觀測體系建設,提升農業全產業鏈智慧氣象服務水平,力爭創建農業氣象智能服務新模式。”趙大慶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