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抵達是社區養老服務必答題_世界新視野

精準抵達是社區養老服務必答題


(資料圖)

任熾越

■任熾越

近年來,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越來越多、形式越來越豐富、政策越來越惠民,受到老年人的歡迎。但從一些老人的親身體驗來說,社區養老服務仍然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有待進一步完善。

筆者曾聽聞,一位患有腦梗與糖尿病的八旬獨居老人,因感到腿腳不便,開始考慮養老的事。他先與街道辦事處聯系,接待者請他養老找街道養老院。他找養老院,養老院回答暫無床位。有人讓他試試街道助老服務社,他被告知需提出申請,經評估后方能判斷是否可以提供服務。老人給遠在海外的兒子去電訴苦。兒子給父親介紹了一位本地的業內人士,方才解了老人的養老之困。

這個個案折射出社區養老服務存在以下不足: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大都以單體形式運行,彼此之間缺乏聯系和聯動,使服務很難從整體上發揮效用;一些養老服務設施缺乏知曉度,基本處于“半封閉”運行狀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在運行中重工作形式、輕服務內容,在研究服務對象的需求上缺乏主動性、積極性。由于一些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在運行中較為封閉、缺乏聯動,使養老服務政策的貫徹、服務內容的提供均受到一定影響。如果能夠改變“碎片化”“半封閉”的服務格局,重構社區養老服務功能,相信上述個案中的諸多難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在筆者看來,重構社區養老服務功能,或許可以有以下幾個突破口——

第一,明確養老服務專業化理念。社區是養老服務最重要的“落腳點”。要把社區養老服務當作一個“專業”來做,而不僅僅看成社區的一項工作,在方案設計、資源投入、人員培訓、社會組織引入等方面,都應充分考慮到其專業性對養老服務工作成敗的重要性。

第二,建立一套一體化運行機制。比如,在社區現有養老服務設施的基礎上,設立一個為老服務中心,專門接待前來咨詢、申請、辦理養老服務事宜的老年人。中心可以為社區老年人建立養老檔案,制定個性化養老方案,開展養老咨詢,協調養老資源,辦理與養老相關的各種事務,成為一個可以精準抵達服務對象的社區養老“一門式”服務機構。讓老年人養老有權威的依靠,遇到養老方面的難事不急不慌、心中有數。

第三,形成社區重視養老,家家積極養老,人人參與養老,以養老為榮的社區新風尚,打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通過從上到下的宣傳教育,讓養老服務成為衡量社區與家庭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

前不久,中辦、國辦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對實行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作了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下發了《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要求各地對照“國家清單”,制定當地具體實施方案,到2025年實現基本覆蓋全體老年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更好地、扎實地推進社區養老服務的落地與完善就顯得更為必要且迫切了。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