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訊!夜經濟崛起需要更多“必殺技”——“向‘新’而行促消費”系列談⑤


【資料圖】

南京市以秦淮文化為抓手,著力打造夫子廟、老門東、銀杏里等夜經濟聚集區,持續擦亮金陵“夜名片”;常州市依托古運河兩岸、青果巷、南大街等景點,整合夜游、夜食、夜購、夜娛,著力培育“龍城夜未央”品牌……夜色搭臺、經濟唱戲,“掘金”夜經濟成為刺激消費、提振經濟的流量密碼。

夜色,是風景也是心情,是生活也是商機。一個城市有沒有活力,不僅要看白天,也要看夜晚。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可以說,夜間是消費“黃金時段”,發展夜經濟本身就是促進消費、拉動經濟的重要一環。城市夜經濟主要依托各類場景展開,通過創新的業態組合、多元的消費體驗和一站式服務體系,滿足消費者多重需求,推動消費復蘇。

盡管夜經濟逐漸呈現繁榮態勢,但不少城市發展夜經濟仍然停留在傳統餐飲、購物等單一經營業態上,優質項目供給不足,缺乏對城市獨特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呈現出“千城一面”的形態。夜,可以因城而異,各美其美方能美美與共。越夜越美麗,尤需接地氣。要搶抓“以文塑旅”機遇,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將地域文化與經濟業態緊密聯系,增添文化氣、提升辨識度,擦亮地方夜經濟品牌。

放眼全國,不少城市正致力于打造夜經濟地域品牌,比如西安打造的“大唐不夜城”,帶著典型唐文化氣息;長沙“越夜越長沙”,既留住老街區的靈魂,又洋溢出時尚味。我省的城市文化基底千姿百態,近年來也涌現出高辨識度、高質量的夜經濟品牌。比如,徐州巧借新興消費趨勢,著力打造文旅品牌“國潮漢風·夜彭城”;蘇州同里古鎮借助“行進式夜游”與“沉浸式戲劇”,打造獨特的園林夜游項目。有特色、有文化,已然成為夜經濟承接更多流量的“必殺技”。各地還應加強特色文化在夜間消費中的應用和浸潤,切實提升消費品質量、消費場景內涵和消費者體驗滿意度。

叫響有特色、有活力的“夜態”品牌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要有系統思維。夜經濟自帶消費場景,打造好這一場景需要全鏈條設計與服務。如何提供吃喝玩樂住“一條龍”服務?交通、治安、環衛等配套能否跟得上?升騰的“煙火氣”如何不擾民、不破壞環境?這都需要地方政府和廣大商戶共同構建完整服務鏈條。只有用更加精細的城市管理和服務,平衡好發展與規范、繁榮與市容的關系,才能讓城市煙火氣更足、人情味更濃。

夜經濟的價值不僅在于吃喝玩樂,更大的意義在于帶來一種“可親可近”更有品質和文化魅力的城市生活方式。在提升文化內涵上做文章,在對接消費需求上出實招,從精細化管理層面下功夫,特色鮮明、場景多元的夜間經濟,就會更接地氣更受歡迎,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