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推廣!岳陽自貿片區這項制度成果“普惠內河”-天天動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華聲在線6月1日訊(通訊員 李俊毅 黎瓊)為加快落實助企紓困保經營主體要求,近日海關總署下發操作指引在全國海關實施“內河運費扣減新舉措”,所有在內河港口上岸的進口轉關貨物都能享受稅費減免政策,這意味著湖南自貿試驗區岳陽片區首創的“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的制度創新在全國復制推廣。

在國際貿易中,轉關進口貨物的運費包括海運與內河運輸兩段,根據海關的規定:能夠單獨列明的內河運費,不計入貨物的完稅價格。然而在CIF(到岸價格)的貿易模式下,企業往往無法提供合同單據來明晰內河段運雜費是多少,導致有規定卻不能享受稅費減免。打個比方,湖南企業進口一箱冷凍肉,在上海換上江船運到岳陽清關,由于企業向外商采購貨物是包干的價格,從上海到岳陽這段運費不能單列,企業的納稅就在無形中增加了。據測算單個冷柜運輸一趟要多花費約950元,企業對此訴求強烈,但問題一直難以解決,湖南自貿試驗區的獲批就為此帶來了轉機。

2020年底,在長沙海關的支持下,湖南自貿試驗區岳陽片區協同屬地岳陽海關,積極探索以制度創新為企業破題解難。2021年9月,海關總署備案授權湖南自貿試驗區岳陽片區在全國率先試點開展“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的審價創新模式”。該模式通過引入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測算數據作為參考,科學合理區分進口轉關貨物的國際、國內段運費,在審價法規合理框架下,將貨物運抵我國境內的國內段運費從完稅價格中剔除,實現了國內段運輸費用的合理拆分,從而拉平了內河港相較于海港的關稅成本,解決了內河港多年呼吁的難題。

創新試點落地,改革成效快速釋放。岳陽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文成介紹,自2021年10月落地實施以來,到2023年5月底,共有127家試點企業參與,累計申報2748票報關單,涉及貨物價值35.32億元,完稅價格扣除內河運費共計6973萬元,共為企業節約稅款848.25萬元。該制度創新還有力地促進了外貿增長,帶動外貿量年增加300萬噸以上,助推城陵磯港集裝箱吞吐量2022年突破了百萬標箱。

一石激起千層浪。作為湖南省首個全國自貿創新政策,該舉措示范意義明顯,企業降本增效顯著,十分具有復制推廣和實踐應用意義,得到各地尤其是長江中上游地區的海關和企業的關注。2023年4月7日,海關總署稅收征管局(廣州)副局長甘露帶領長江沿線武漢、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重慶、成都、長沙等海關的業務骨干來岳陽片區調研,重點研究內河運費扣減審價創新試點在長江經濟帶沿岸口岸復制推廣的可行性,探索能在長江中上游需求較大的口岸復制推廣創新試點政策,為更多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紅利。

5月30日,湖北開始推廣“內河運費扣減”舉措,首票享惠貨物順利通關。當天,長沙海關所屬岳陽海關、武漢海關所屬武漢新港海關兩地共為企業減片稅費8.5萬元。隨著試點的鋪開,制度創新的紅利將更好地惠及企業,并吸引更多適水外貿貨源向水路運輸轉移,促進運輸結構優化,有效帶動開放發展。

(一審:羅江龍 二審:劉樂 三審:謝峰)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