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要聞】棲霞把“診所”開進建筑工地——工友有了“家庭醫生”

江南廠家庭醫生工作室醫生在工地活動板房里工作?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肖凡 攝


(相關資料圖)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肖凡

通訊員周京生

2月16日早8點,在棲霞區棲霞街道紅楓保障房項目建筑工地現場,一排白色的活動板房被工地包圍在其中,建筑工老李捂著正在流血的手背站在房前。不一會,幾位穿著白大褂的醫護人員到達。這里竟是個“藏”在工地里的家庭醫生工作室。

原來,老李剛在施工作業時,被機械設備砸到手部,鐵質的尖銳邊角劃出傷口。該家庭醫生工作室全科醫師鄒濤立刻為他處理傷口,對創面止血后,用生理鹽水和雙氧水沖洗,再用滅菌紗布包扎傷口。“在建筑工地,這類物理性損傷是很常見的,我們把醫療服務送到工地里,可以第一時間預處理。”鄒濤說,后續她將推薦病人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如打破傷風針。

該工作室是江南廠家庭醫生工作室,于近日獲評省星級家庭醫生工作室。在施工現場,四個相連的活動板房近140平方米的空間是工作室的活動區域,被分為診療區、活動區、心理咨詢區、健康宣教區四個功能區,配備電子血壓計、血糖儀、心電圖機、搶救藥箱等醫療設備。

“江南廠社區距棲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約3.4公里,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區域內僅有一趟公交,半小時才有一班車。”該中心主任于永介紹,轄區內現有華僑城、紅楓保障房、龍潭港快速路通道、棲霞山等10余處建筑工地,有4000余名建筑工人,醫療資源匱乏,居民健康需求得不到滿足。

根據街道社區現狀,中心想出了破解之法——把家庭醫生工作室開進建筑工地。2020年,鄒濤帶領兒童保健醫師、糖尿病專科護士、中醫康復護士、藥劑師、心理咨詢師等9名醫護人員,在工地“搭”了個臨時活動板房,為建筑工人和周邊居民看病問診。

該工作室除了提供健康管理、用藥指導、中醫藥服務、預約轉診等常規服務外,還根據簽約居民需求開展康復理療、健康講座、急救培訓等,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上門出診、送藥,為工地建筑工義診、體檢。

鄒濤回憶,家醫簽約與工地服務相融合,能快速處理突發病情,及時就醫化解危機。一次,一位建筑工自覺因夜間吹電扇受涼感冒,自感頭痛頭暈惡心嘔吐,來工作室就診。面診后,測量血壓偏高,根據病情,她立刻將病人轉診至二級、三級醫院,結果頭顱CT診斷為蛛網膜下腔出血,急診進行血管栓塞術后才轉危為安。

在棲霞,91支家醫團隊各具特色,有開展康復醫學服務的李思梅家醫工作室、移動醫療車開到“家門口”的西崗家醫團隊、提供中醫診療服務的邁街家醫工作室等。該區衛健委基層科科長汪愛國介紹,家庭醫生工作室作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延伸,是打通健康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載體。2022年度,棲霞2家家醫工作室獲評省星級家醫工作室。截至目前,該區已創成4家省星級家醫工作室、5個家醫服務模式創新單位。

版權聲明

1、本文為南京日報、金陵晚報、南報網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本網站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