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性耕作“固本”科學化施肥“清源”
——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加強黑土地保護為現代農業蓄能
呼倫貝爾農墾集團保護性耕作作業現場。張永昌攝
(資料圖片)
夏季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水草豐美,牛羊成群,廣袤的黑土地上生機無限。
近年來,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持續推進黑土地保護治理工程,在提高黑土地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狀況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面積極探索,堅持用養結合,綜合施策,突出重點,不斷提高黑土耕地質量,守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持續保護
黑土耕地煥發生機
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現有黑土耕地569萬畝,占呼倫貝爾總黑土耕地面積的19%,永久基本農田490.5萬畝,已完成高標準農田黑土地面積168.78萬畝,其中已投入使用156.88萬畝。
在呼倫貝爾農墾蘇沁農牧場公司永勝連隊,呼倫貝爾市農牧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趙雙龍實地查看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的地塊信息。他說,保護性耕作能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促進黑土地健康可持續利用,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深入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動地力培肥,該集團在各農牧場開展保護性耕作區域,在保證種子正常發芽的前提下,降低土壤翻轉強度,使大量農作物的殘茬留于地表,通過免耕或少耕、合理種植等相應措施來保護耕種黑土資源。
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探索免耕播種已有近20年的歷史。根據各地土壤類型、土地利用、耕地質量等情況,該集團通過開展大麥、小麥和油菜等作物耕地輪作,從根本上解決連作造成的土壤養分偏耗,實現了耕地資源永續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2022年,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免耕播種233.86萬畝,深松整地113.55萬畝,作物輪作320.8萬畝。“通過推廣少耕免耕保護性耕作,優化耕作方式,達到增強黑土地保水保肥能力的目的,更有利于農作物根系生長,促進土壤養分趨向平衡,確保黑土地可持續利用。”呼倫貝爾農墾集團農機科技部副部長張中原介紹說。
據了解,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每年實施免耕播種面積逾200萬畝,推行保護性耕作后,秸稈全部粉碎還田,每畝土地保護性耕作帶來的節本增效、抵御災害等經濟效益約有50元,僅此一項每年就為公司增加經濟效益達1億元。
精準“把脈”
科學施策培肥地力
呼倫貝爾農墾拉布大林農牧場公司在不同地塊設立農作物生長試驗田,根據土壤類型、種子品種的不同,以土壤測試和肥料應用為基礎,總結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呼倫貝爾農墾拉布大林農牧場公司經過實踐操作總結出土壤中所需要的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并在各項實驗數據成熟后,積極推廣應用到大田,做到經有效實驗測試后科學施用配方肥。
在呼倫貝爾農墾上庫力農牧場公司現代農業信息中心,技術人員孔衛東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公司正在使用的“耕云”平臺。他說:“信息平臺包含了農業指揮調度、遠程視頻監管、遠程土壤監控等系統,通過實時動態的數據收集與分析,農場技術人員可以實時觀測到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各項信息,按照作物不同生長周期和肥料配方,監測作物生長過程中所缺養分、土壤濕度,準確判斷作物是否該施肥、澆水或者噴藥。”通過實時監測草情,實現了“滅早滅小”,大大減少了化學滅草劑的用量。
呼倫貝爾農墾謝爾塔拉農牧場公司利用多年的水利灌溉經驗,農技人員經過多次技術攻關和試驗,研制出了水肥一體化輸送設備,通過實施水肥一體化科技創新措施,補充農作物所需多種營養成分,實現了農作物“缺啥補啥”,解決了作物生產過程中氮磷鉀等營養元素不均和補充不及時的問題。
通過創新測土配方技術,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探索水肥一體化模式等新舉措,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加快推進技術集成優化、農機農藝結合,提高化肥農藥使用率,減少化肥農藥施用對土壤造成的污染,調節和解決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補足作物所缺元素,實現多種養分平衡供應,滿足作物的需要,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減少用量,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作物品質,實現了節省勞力、節支增收。
善用科技
釋放黑土耕地潛能
呼倫貝爾農墾集團與中國科學院聯合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打造黑土地保護與糧食產能協同高效的技術集成樣板。依托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大河灣示范區,目前已完成24個農場的測土采樣工作,改造了近1000臺二代柴油動力拖拉機;在保護性耕作方面,建立了黑土地保護技術,以及水蝕溝的監測和治理,形成了一套有機肥制備方案。
中國科學院計算所高級工程師、“黑土糧倉”專項大河灣示范區青年突擊隊隊長陳海華告訴記者,由于長期過度開采、使用等原因,造成現在東北三省一區的黑土地變瘦變硬。中科院作為國家隊,組織農業高技術人才力量,開展保護黑土專項行動,呼倫貝爾農墾大河灣示范區就是全國7個示范區之一,通過打造大河灣模式,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決策。項目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目前已經建立了全面全域的信息感知系統,建立了智能決策系統,針對傳統農業裝備也進行了改造,還自主研發了三代純電動無人作業智能裝備,正在逐步測試。
在特泥河農牧場公司有機肥廠,該集團以牛糞為原料,采取生物菌培育合成技術,將經過發酵、翻拌、殺菌、殺蟲、除臭等工序生產出的有機肥用于種植小麥和改良土壤等。集團所屬農牧場公司在畜禽養殖集中區配套建設畜禽糞污處理設施,實現畜禽糞便厭氧發酵處理,鼓勵各類農業生產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土壤養分及有益菌群數量,形成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長發育的土體結構,促進土壤養分釋放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使用量。通過不斷注入科技力量,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和技術集成,為黑土地保護插上科技翅膀。
同時,呼倫貝爾農墾集團還積極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在黑土地保護實踐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實現了黑土地的可持續利用。截至目前,該集團累計引進近700臺免耕播種機,在大型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模式和技術推廣、機械化裝備水平、技術規模和綜合效益等方面均走在全國前列。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全球通訊!保護性耕作“固本” 科學化施肥“清源”2022-08-27
- 資訊推薦:“摩托大軍”助力撲滅重慶林火2022-08-27
- 全球時訊:山東首屆“十佳人民調解案例”評選啟動2022-08-27
- 【世界速看料】24小時巡護筑牢森林“防火墻”2022-08-27
- 天天快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草案將提交三次審議2022-08-27
- 當前關注:全市劃定287處濱水風險點位2022-08-27
- 動態焦點:“海創城”未來5年引入萬名國際化人才2022-08-27
- 世界看點:清鎮市啟動黔農智慧鄉村 數字服務平臺試點建設2022-08-27
- 天天最新:南縣三仙湖鎮:全面禁捕退捕 筑牢生態防線2022-08-27
- 觀點:本周末交警開展“暢安9號”行動2022-08-27
- 【播資訊】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62例 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239例2022-08-26
- 世界觀點:“稀土新材料產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級研修班結課2022-08-26
- 看熱訊:有效防旱抗旱 湖南沅江17.1萬畝中稻陸續收割豐收有望2022-08-26
- 今日報丨關中平原城市群推出第二批10項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2022-08-26
- 中軟國際推出DevOps行業集成配置服務2022-08-26
- 天天熱文:【甘快看】東西結對譜新篇 攜手共建促發展2022-08-26
- 熱點!【甘快看】甘肅積極構建“1+3+N”地震預報業務創新體系2022-08-26
- 觀點:武寧縣官蓮鄉對全鄉各村防溺水工作進行實地檢查(組圖)2022-08-26
- 今日熱訊:綏寧縣鐵腕整治非法營運和超限超載2022-08-26
- 當前看點!九江市選手在首屆贛菜廚王爭霸賽中獲佳績2022-08-26
- 嬰童營養全餐品牌「秋田滿滿」加入Oligo計劃2022-08-26
- 華星恒泰高標準樹質量標桿 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2022-08-26
- 世界訊息:慶云縣東辛店鎮:齊心協力防溺水 緊繃生命安全弦2022-08-26
- 速訊:“建行杯”第六屆湖南省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永州市選拔賽成功舉辦2022-08-26
- 每日快訊!相約文展會!濰坊市首屆版權博覽會開幕2022-08-26
- 天天觀點:福田新增宅地+教育用地!周邊二手房單價4字頭起2022-08-26
- 每日熱議!這就是預備警官的速度!2022-08-26
- 每日消息!“這里每天早上必堵!”還有不少杭州網友反映...2022-08-26
- 世界快看:修水縣黃沙鎮:多措并舉防溺水 鎮村齊織“安全網”2022-08-26
- 新一代M8豪華MPV烏鎮亮相,彰顯國潮文化自信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