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觀焦點:電梯“黑科技”將電動車列入“黑名單”

本文轉自:德州新聞網

——市民:遏制上樓充電,也須建室外充電配套設施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于海琳視頻孫學虎


(資料圖)

夏季高溫高濕,當電動自行車所處環境通風不良、溫度上升時,極易導致電動自行車電池短路,引發消防安全事故。

7月19日,記者走訪城區多個小區發現,對于居民利用電梯將電動車推回家充電的情況,部分小區利用電梯控制系統拒載電動車,但更多的小區還得靠居民“自覺”。在采訪中,很多居民希望引入電梯“黑科技”,從根源上保障居民的入住安全,同時加大車棚、充電樁建設力度。

電梯“新技能”獲居民點贊

天衢新區耿莊社區C區有54部電梯,目前已全部安裝了“電梯阻車系統”。

7月19日上午,記者在耿莊社區C區看到,當物業工作人員試著將電動車推入電梯時,電梯內立刻響起“電動車禁止入內”報警聲,電梯門無法關閉,直到電動車被推出來,電梯才恢復正常。

耿莊社區書記張振廷介紹,電梯內安裝有“阻車報警器”系統,通過電梯內頂部智能攝像頭,自動識別進入電梯的車輛,當有電動車進入時,會立刻播放語音警告,然后聯動梯控系統,控制電梯門。“自從安裝了這個報警系統以后,再也沒看見有人推著電動車進電梯了!”居民張女士對電梯“新技能”連連稱贊。

天衢新區沙王社區東區李船頭小區,同樣為小區11部電梯安裝了“阻車報警器”系統。“自從安裝了這個系統,已經達到電動車‘零入戶’的效果。”沙王社區書記劉建新說。

“這個系統裝得特別好,電動車進不了樓,坐電梯也不擁擠了,最重要的是更安全了!”小區居民梁女士騎著電動車買完菜回來,自覺地將車輛停放在樓下的充電棚內。

“過去大家為了省事,常常用電梯把電動車推進家中充電,消防隱患大,如今智能監控系統上線,大家安心多了。”梁女士說。

電動車不上樓不能靠自覺

在采訪中記者也發現,多數小區沒有“阻車報警器”系統,雖然社區及物業極力勸阻電動車入戶充電,但收效甚微。

7月20日,記者在天衢新區東方夏威夷小區內發現,雖然每棟樓下都有停車棚及充電插排,樓道內也張貼有“電動車一律不準上電梯”的警示語,但部分居民對此視而不見,仍通過電梯將電動車推回家充電。

“車棚內充電插頭有限,而且充電費也貴。”小區居民孫先生表示,“這種事情不能只靠‘自覺’,希望小區可以引進電梯報警系統,消除安全隱患。”

德城區萬達華府也同樣存在電動車上樓入戶的現象。

談起電動車入戶充電,萬達華府小區居民唐阿姨有些氣憤,“有時也會提醒鄰居們將電動車停放在樓下車棚內,遇到好說話的或許會答應著,遇到脾氣不好的,還會跟我吵。”

“大多數人都有僥幸心理,總覺得電動車自燃或發生意外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唐阿姨對此很是無奈,希望自家小區也可以安裝“阻車報警器”系統。

疏堵結合杜絕“上樓入戶”

去年10月份,考慮到居民入戶充電的安全隱患,沙王社區東區李船頭小區召開業委會商討安裝“阻車報警器”系統。大家一致通過后,由社區向長河街道辦事處提出安裝申請,獲批后開始進行投標、審價、確定第三方,安裝費花了10000余元。

“54部電梯的警報系統安裝共花費45900元,這項安裝費用是由物業出資,多方對比后聯系了合適的電梯維保單位進行安裝,一共耗時20天。”張振廷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兩個小區在安裝電梯阻車系統杜絕電動車入戶入梯的安全隱患之后,為了方便居民電動車充電,還在小區內同步安裝了車棚及充電樁,滿足居民日常出行的充電需求。疏堵結合,既加強了電動車的用電安全,也為小區居民營造了安全的居住環境。

據了解,在電瓶車頻發的火災事故中,80%的火災是在充電時引發,且多發生在夜間,一旦失火,極難救援。此外,電動車在室內、樓道停放、充電,一旦燃燒起來,30秒后室內溫度將迅速升到120℃,有毒煙氣向上蔓延,極易造成人員傷亡,甚至造成群死群傷的火災事故。“阻車報警器”系統的安裝,將進一步提升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識,防范火災事故的發生。

《德州市住宅物業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于9月1日起施行。《規定》提出“鼓勵住宅物業采用消防設施聯網監測、電氣火災監測、火災自動報警、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設施、電梯控制系統、消防設施器材傳感器等技防、物防措施,提高住宅物業消防安全防范服務質量和智能化水平”。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