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涪陵一顆榨菜“種出”百億產能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為涪陵區二渡村,世界榨菜第一村。 涪陵區農業農村委供圖

中新網重慶3月10日電 (劉心羽)每年隆冬,在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的“中國榨菜之鄉”重慶市涪陵區,漫山遍野綠油油的青菜頭長勢喜人。榨菜起源于涪陵,是以青菜頭為原料的腌制咸菜,當地人稱之為“疙瘩菜”“青菜頭”。憑借脆嫩鮮香的獨特口感,榨菜自1898年誕生以來,與歐洲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并稱為“世界三大名腌菜”,成為無數人餐桌上的“老家味道”“舌尖鄉愁”。

位于長江、烏江河谷地帶的涪陵,冬季多霧低溫,濕冷而不寒,為發展榨菜產業提供了獨特地理優勢。目前,重慶市榨菜產業以涪陵為核心,沿長江岸線輻射重慶其它區縣,總面積超180萬畝,青菜頭產量超320萬噸,年產銷成品榨菜超70萬噸,占中國城鄉市場70%。

百年前,得長江航運之利,涪陵榨菜順江而下,銷往全國,走向世界。2021年,涪陵區實現榨菜產業總產值130.05億元人民幣、利稅33.64億元、人均榨菜純收入3180元。如今的榨菜產業以百億規模產值,成為重慶市農村經濟優勢特色支柱產業,形成涪陵青菜頭、全形榨菜、方便榨菜、出口榨菜四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榨菜產業,近年來,涪陵區聚焦科技創新,以推進種業創新、精深加工提效等方式推動榨菜產業發展。

為做強榨菜產業的“農業芯”,涪陵區聯合重慶市農科院開展青菜頭機械直播、移栽、收砍設備研發,成功研制青菜頭直播機械、國內首臺青菜頭聯合收割機,成功創建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高標準建設榨菜產業科技創新與科普示范基地,建成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一體的科創園,成功創建重慶市科普基地、科普中國重慶共建基地。

同時積極培育產業“新動能”,涪陵區通過推動加工智能化、產品高端化等措施,推進精深加工提效,構建未來榨菜產業龍頭支柱。

圖為榨菜原料晾曬現場。 涪陵區農業農村委供圖

涪陵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稱,“我們在榨菜產業上實施‘機器換人’行動,已累計實施工業技改項目24個;同時建成全球醬腌菜行業內首條年產1.6萬噸的智能化生產線,組建榨菜產業聯合體,先期投資50億元傾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未來榨菜產業科創基地。”2021年,涪陵區青菜頭總產量達169.9萬噸。根據青菜頭加工、鮮銷不同用途,調整青菜頭播種育苗和移栽時間,每年分三批進行青菜頭無公害種植,第一、第二批青菜頭種植基地為鮮銷基地,免費供應良種,滿足蔬菜鮮銷、企業加工原料需要,鮮銷、加工“雙輪驅動”。

當地指導菜農種植的同時大力幫助其拓展鮮銷市場,涪陵區每年組織榨菜企業、榨菜(蔬菜)專業合作社、鮮銷大戶組成數個涪陵青菜頭拓市促銷工作組,前往東北、西北、華北、長江流域等地區召開鮮銷座談會、進行炒制菜品品嘗活動、設立批發直銷點、簽訂鮮銷協議,舉辦涪陵青菜頭鮮銷推介會等,廣泛宣傳涪陵青菜頭營養成分、食用食法。如今,涪陵青菜頭銷量逐年上升,常年鮮銷量超50萬噸,助農增收近3億元。除了實實在在的地區產值和農戶收益,涪陵榨菜品牌價值也隨產業壯大不斷提升。涪陵榨菜產業現有“涪陵榨菜、Fulingzhacai、涪陵青菜頭”3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其中“涪陵榨菜”、“涪陵青菜頭”品牌價值分別達147.32億元、24.38億元,“涪陵青菜頭”成為“重慶市蔬菜第一品牌”。

涪陵區農業農村委負責人表示,2022年,涪陵區將持續建設“中國榨菜城”,榨菜產業總產值穩定在130億元。憑借“舌尖鄉愁”帶來的百億產值,香飄世界的重慶涪陵榨菜傳統產業正煥發出“百年品牌”新動能。(完)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