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后冬奧時代 繼續擦亮龍江冰雪名片

本文轉自:哈爾濱新聞網

舉世矚目的北京冬奧會已經落下帷幕,借北京冬奧會東風,國內不少冰雪運動裝備企業開拓思路,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黑龍江省作為冰雪資源大省、冰雪體育強省,致力于打造“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核心區,除人才培養方面,在推動冰雪裝備產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方面也在努力。

冬季松花江“變身”天然冰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科技賦能“老字號”企業,黑龍江省體育科學研究所牽頭組織研發的智能冰場在北京首鋼園落地應用,哈工大科研團隊的“水冰轉換”技術成功助力“水立方”變“冰立方”,擦亮黑龍江后冬奧時代的“冰雪名片”正當其時。

助力“水冰轉換”

本屆冬奧會提出了“可持續·向未來”的愿景。國家游泳中心打造了可轉換式雙奧場館,“水立方”變身“冰立方”,成為了冰壺項目的比賽場地。為了保障賽事順利進行,國家游泳中心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多個單位組建科研團隊攻堅克難,實現了智慧化場館建設運營全過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 “水立方”變“冰立方”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看冬奧場館的神奇“水冰轉換”!

守護賽區索道安全

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哈爾濱鴻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負責兩個賽區四條索道的供應和維護工作。目前設備已經圓滿完成冬奧會保障任務,即將迎來冬殘奧會保障任務。

“黑龍”騰飛

2019年,“科技冬奧”重點專項正式啟動,黑龍冰刀牽頭承擔了“速度滑冰高端冰刀研制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項目,2021年5月19號被科技部正式立項。于是,鈦合金冰刀在技術人員的思路碰撞之中應運而生。

△ 黑龍鈦合金冰刀

與以往的鋁合金材料相比,鈦合金可以使冰刀的重量減輕10%。在世界大賽的速滑比賽中,冠亞軍的差距經常只有零點零幾秒,這10%的重量不容忽視。

這款冰刀產自黑龍冰刀的世界首套機器人智能化冰刀生產線,但在2018年以前,一副冰刀的誕生,要從一張鐵板開始。而如今,操作這條智能化生產線的是7個機器人。一副冰刀的生產周期,也從40多天縮短到一天。

△ 黑龍冰刀生產線

黑龍冰刀也是一個時代的深刻記憶,它誕生于1954年的國營黑龍江五金廠。當時,幾位工程師以蘇聯速滑冰刀為樣品開始試制,當年10月試制成功,并以“黑龍江”命名。在1958年廣交會冰刀對比試驗中,“黑龍江”牌冰刀將挪威生產的冰刀砍出了豁口,從此“一戰成名”,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陸續有了“黑龍冰刀”的足跡。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黑龍冰刀

但是,隨著消費市場的快速更新迭代,加上集團機制體制不順,產品難以跟上市場腳步,黑龍冰刀的經營也曾陷入低谷。

△ 北京2022冬奧會帶來新機遇

隨著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我國冰雪運動產業全線升級,冰雪運動裝備企業迎來了難得的機遇。黑龍冰刀抓住機遇,發展勁頭愈發十足。研發生產的速滑、花滑、冰球裝備和相關護具,已經有七八十種。如今,黑龍冰刀正蓄勢待發,努力在冰雪運動裝備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實現騰飛。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黑龍江依托地域優勢,多角度利用“冷資源”打造“熱經濟”。從注重人才培養到冰雪產業升級發展,黑龍江正努力在后冬奧時代繼續這張擦亮冰雪名片。

總監制 | 馮雪松

監制 | 毛更偉

主編 | 楊洋

責編 | 任秋宇

記者 | 楊洋 魏雯雯

編輯 | 韓孜依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