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播資訊】秦英林代表:堅持綠色發展 農業產業大有可為

秦英林代表 。受訪者供圖

不少企業和個體戶反映,環保問題是養殖行業近年來難以克服的一道發展障礙,缺人、缺資金、缺技術、缺思路,任何一方面都會讓企業發展在環保問題上“栽跟頭”。牧原公司作為國內養殖業龍頭企業,不同規模時期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相關資料圖)

全國人大代表秦英林認為:養豬要發展,環保要先行。

回顧牧原30年養豬發展,在規模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把環保列入公司重要工作。持續探索“養殖—沼液—綠色農業”為一體的循環經濟模式,走出一條種養結合的綠色發展之路。

現有環保團隊6000余人,其中有270名農藝師分布在全國各個養殖場,對場區周邊的土壤多點采樣,測土配方,打通作物資源化利用路徑。結合作物種植周期內生長情況,對農戶進行作物種植、生產管理等技術培訓,做到精準防治、精準施肥,幫助農民掌握種植技術,提升良種選擇能力、病蟲害防治能力等。液體糞肥和農技服務讓農戶既減少了化肥的使用,又提升了農作物的產量,實現減投增收。

目前牧原已經打通了小麥、玉米、紅薯、沃柑、蓮藕等37種農作物的資源化使用路徑,免費為農戶鋪設支農管網1970萬米,服務農田394.8萬畝,減投增收每畝295元。

鄉村振興,很多人認為主要靠農業企業;但也有人認為,只有更深一步的工業化,才能讓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到工廠工作,才有更穩定的工業、服務業,更穩定的產業和更穩定的就業。作為養殖業龍頭,牧原公司既是農業企業,近年來也在二三產業方面不斷發力,如何從全產業鏈的角度,謀劃好鄉村振興中的企業責任、多方共贏、持續振興之間關系?牧原公司都做了哪些嘗試?

秦英林代表表示:鄉村振興是牧原回報社會的好時機,發揮產業優勢,助力鄉村振興,是企業的責任和使命。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牧原持續圍繞養豬主業做大做強,優化產業布局,延伸產業價值,進一步延鏈補鏈優鏈,帶動上下游共同發展,打造產業生態、提升供應鏈,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多方共贏,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目前,牧原有4萬名大學生投身農業,在公司從事飼料營養研發、豬舍設計、智能設備研發、生豬養殖、環保管理等工作,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2021年,牧原與內鄉縣政府探索創新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數字化種養循環示范區,總規劃建設6.7萬畝高標準農田。目前建成6000余畝,年底將建成1萬畝,該項目由5名大學生高效管理運營,2022年小麥畝均產850斤,實現增產增收。

這一模式的創新有以下優勢:

一是充分利用養豬生產的沼液肥,大量減少化肥使用;

二是農民有持續穩定收益;

三是吸引大學生人才回歸農業,振興農業;

四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在鄉村振興探索上邁出重要一步。

沼液還田,種養結合,建設高標準農田,推動了糧食生產的高質量發展,帶動了農產品數量和質量的提升,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可拓展的空間。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