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農膜“以舊換新”樂了群眾美了環境 每日播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廢舊農膜“以舊換新”樂了群眾美了環境

新定西·定西日報記者陳昕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記者來到甘肅睿冠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廢舊農膜回收點,看到前來上交廢舊農膜的農戶絡繹不絕,一輛輛裝滿廢舊農膜的大卡車、農用車正排隊等候卸車。

“農膜撿拾了對土壤好,來年種莊稼也很方便,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前來上交廢舊農膜的渭源縣慶坪村村民任偉說,“廢舊農膜回收,既處理了垃圾,也讓農戶得到了實惠。”

同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村民白海紅高興地說:“以前廢舊地膜沒人收,都是扔在田間地頭隨風刮,房前屋后、樹梢到處都是。后來,村上有了回收網點,我們還能用舊農膜換到新農膜,很劃算!”

記者了解到,該縣16個鄉鎮已建立19個鄉鎮廢舊農膜回收站,217個行政村建立了一個初級回收點,重點扶持建設了10個規范化回收網點,每個回收網點建立了1-3支專業化回收隊伍,把回收廢舊農膜作為廣大群眾為土地“換新顏、保春耕”必不可少的環節,全力確保全縣土地零污染。

“各廢舊農膜回收網點將廢舊農膜通過統一回收、簡單處理后,集中運輸到這里,經過清洗、粉碎、熔煉、擠壓等工序后,制作成塑料再生顆粒,不僅做到了廢物回收再利用,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甘肅睿冠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主管趙松林告訴記者。

這只是渭源縣開展廢舊農膜回收“變廢為寶”促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數據顯示,自2017年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示范縣項目建設以來,該縣按照“以舊換新”原則,健全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體系,連續五年全縣廢舊農膜回收率保持在80%以上,2022年回收率為85.4%,資源化利用率77.6%。

近年來,我市緊盯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目標任務,以釘釘子精神全力抓好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尾菜處理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等重點工作,為打贏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積累了經驗、積蓄了力量、打下了基礎。截至2022年底,全市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尾菜處理利用、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84.7%、51.9%和90.9%。

與此同時,按照“縣有加工企業、鄉鎮有回收網點、村有存放點”的標準,扶持廢舊農膜回收加工企業7家,培育專業化回收組織74家、回收網點172個,基本健全了涵蓋撿拾、回收、資源化利用等環節的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網絡體系。

此外,按照“生產環節不出田、流通環節不出庫”的標準,建設流通環節尾菜肥料化處理基地7個,流通環節尾菜處理利用能力逐年增強;探索秸稈能源化利用技術模式,建設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縣2個,建設秸稈收儲運網點12個,扶持秸稈能源化利用企業3家,年產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4萬噸以上,相當于年減排CO21.85萬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關鍵詞: 以舊換新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