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頭條:“藥下得來,人上得去”


(資料圖片)

2月13日上午7點,室外氣溫0℃。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西團鎮新中村黨總支書記吳躍軍已吃完早飯,他將指氧儀掛在脖子上,穿上紅馬甲,戴好口罩、頭盔和手套,騎著電瓶車,開啟了新一周對重點人群的走訪工作。

“網格員、村醫的電話號碼要記好,身體不舒服尤其是發燒、咳嗽,要及時打電話,沒有接種疫苗的抓緊接種,出門記得戴好口罩……”

“都知道的,聯系電話就貼在床頭……”

類似的叮囑,吳躍軍在對重點人群走訪時一遍遍地重復著。“現在群眾的自我防護意識越來越強,但村‘兩委’沒有絲毫松懈,周密做好隨訪工作,尤其針對重點人群。”

新中村村民陳天云今年85歲,是一位獨居老人。他告訴記者,去年12月23日,自己發高燒,沒備藥也沒人照顧,打算在家里“硬扛”。然而就在當天,網格員走訪時發現了他的病情,村里立即調來轉運車,將他送到鎮衛生院治療。

吳躍軍介紹說,目前全村共分4個網格,重點人群447人。村“兩委”按照“紅色人群”每周3次、“黃色人群”每周2次、“綠色人群”每周1次的頻次,安排工作人員進行健康走訪,每次走訪完后,都要在“江蘇健康通”小程序上登記走訪記錄。同時,村里給每個網格員都配備了指氧儀,隨時對重點人群進行血氧監測;給每位“紅色人員”都發放了“綠色通道就診卡”,方便其及時就醫。

“我們村現有獨居老人8人、孕產婦2人、血透病人3人、80歲以上還未接種首針疫苗的7人。對這些特別需要關注的對象,村里專門建立了臺賬,并細分到了每個網格、包保到了具體人員。”吳躍軍說,春節后的用工高峰已經來臨,眼下,村里正在和農業園區內的18個經營大戶對接,同步做好外來人員健康狀況的摸底工作。

“藥下得來,人上得去”是農村疫情防控的關鍵。記者了解到,西團鎮衛生院和全鎮12個村衛生室的“四類藥品”充足,能夠滿足群眾基本用藥需求,氧療服務覆蓋到村。此外,全鎮每個村都準備了一輛醫療轉運車,重癥患者可直接轉運至上級醫療機構救治。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