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實“三步走” “中國板藍根第一縣”泰來縣的中藥產業發展路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哈爾濱4月20日電 題:踏實“三步走” “中國板藍根第一縣”泰來縣的中藥產業發展路

中新網記者 王妮娜

板藍根種植面積從幾千畝到11萬畝,中藥材種植產值達到2.5億元……黑龍江省泰來縣幾年時間內,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實現了從“龍江板藍根第一村”到“中國板藍根第一縣”的中藥材產業的大跨越發展。

泰來縣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一個小縣城。近年,當地政府經過找專業的農業檢測公司檢測,確定該縣的土壤條件和自然氣候非常適合種植中草藥。

種中藥材?當地農戶心中有三大顧慮:不想種、不敢種,也不會種。

“種玉米、種黃豆,這些種了很多年,熟門熟路,這一說種中藥,摸不清方法。”該縣的農戶趙玉清說。

泰來縣的中藥材種植基地。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提供

為了讓農民可以安心種中藥,泰來縣通過技術人員到一線指導種、找科研機構讓“產品硬”和延伸產業幫銷的三步走策略,實現了板藍根等中藥產業的強勢發展。

不會種?該縣與中國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共建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泰來縣板藍根種子繁育試驗基地,為農戶提供良種。

該地政府還發揮農業技術人員的作用,為藥農選種外,還在種植、田間管理等各個環節,為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服務。

這些農業技術人員采取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課堂培訓、田間培訓,利用微信群及公眾號、快手直播、電視臺講座等多種形式,每年培訓指導5000多人次,讓這些農戶轉變了傳統的種植觀念,實現了從“不敢種、不會種”到“大膽種、科學種”的轉變,使更多藥農從“門外漢”成長為中藥種植的“行家里手”,基本達到了戶戶都有“種藥明白人”。

同時,當地政府還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專業服務組織,來帶動板藍根等中藥材的種植。

要走向市場還得產品硬。近3年,該縣明白“打鐵還得自身硬”,不斷和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制藥企業合作,提高當地板藍根的品質,如今產出的板藍根符合一般藥廠需求和藥廠內控標準,這里已吸引了全國多家知名藥企來此采購板藍根原材料。

種會了,產業品質也夠硬,那賣出去是關鍵的一環。

為了解決中藥材的銷售問題,該地政府延伸板藍根的產業鏈條,實現從農業領域延伸到生產領域,他們從全國范圍內引進大型的中藥材企業。

2020年,該縣引進了哈爾濱一家大型中草藥企業的生產加工及中草藥交易中心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5億元,一期達產后產值可達到8000萬元。之后,該縣又引進了一家中草藥公司,建立起了現代化的中藥智能配送中心及保健食品生產加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億元,達產后,年可煎藥1.5萬副,可生產保健品20萬噸,加工農副產品50萬噸。

去年,該縣1800多戶農民種植了中藥材,其中,板藍根畝產平均達到200公斤左右,市場售價在每公斤12元左右,比種植玉米的效益每畝多500元左右,讓農戶的“錢袋子”更鼓了。更為重要地是,該縣通過踏實地“三步走”方式,實現了從“龍江板藍根第一村”到“中國板藍根第一縣”的中藥材產業的跨越發展。

目前,該縣仍在繼續探索新模式。

2020年12月,當地開始推廣共享基地模式,選擇具有多年種植板藍根經驗、服務意識強的藥農擔任一村的共享基地社長,選擇3名資深藥農作為技術員,通過共享基地為藥農提供技術指導。

目前,這一共享基地模式已經建立了“統一種源、統一種植技術規范、統一采收、統一加工、統一倉儲、統一追溯的“六統一”模式,解決了藥農“單打獨斗”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品種雜亂、低價銷售等問題,并通過與藥企合作提升了市場的競爭力,讓這里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有了更大的空間,未來可期。

關鍵詞: 產業發展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