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王泳婷3月21日報道:“請轄區居民前往檢驗點做核酸”“來這邊登記,請排好隊,兩人間隔1米”“隊伍有點長了,但別著急,檢測很快的”……為進一步排除疫情潛在風險,近日,青浦區夏陽街道開展了新一輪48小時兩次核酸檢測,在各核酸采集點,無數名基層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扯著嗓子引導居民群眾有序進行檢測。
家住夏陽街道東方社區的居民發現,小區內新張貼的核酸檢測時間表精確到了樓棟,現場設置的“綠色通道”讓老人和兒童可以免排隊進行快速檢測,采樣速度明顯快了不少。“我們通過每個樓組群、樓組長告知和短信方式,告知老人和小孩可以在6點至7點優先核酸采樣。”東方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孫琦說,“7點至11點之間,我們安排每半個小時有2-4個樓道同時下來做核酸采樣。這樣分時段進行,能相對讓居民少排隊、快檢測。”
為了幫助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年居民提前進行線上核酸登記預約,東方居民區工作人員拿出自家孩子用于打印錯題的神器“喵喵機”——手掌大小,連上手機藍牙就可以快速打印,不出3分鐘,紙質的核酸檢測二維碼便能出現在老人手上。
(攝影:張強)
無獨有偶,南箐園社區的防疫妙招也受到了居民的點贊。為確保應檢盡檢,不漏檢,不扎堆,小區里,每幢樓都建立了微信群。
臨近檢測時間,居委會先通知樓組長,樓組長再通知群內居民;按照樓號順序,一幢幢樓依次推進,各幢樓居民再分批次進入檢測點。南菁園社區黨員志愿者王慧新表示,“我們把一些前期沒有加入微信群的居民全部納入到微信群,也做了便民服務的提醒,使得目前開展的第二次核酸采樣非常順暢。”
(攝影:張強)
經集思廣益,南箐園社區還制作了“居民核酸檢測完成卡”,南箐園居民區黨支部書記蔣紅蘭說:“按照我們第一輪兩次核酸檢測之后,我們需要小區居民提供兩次的核酸陰性報告才能夠進出小區。針對一批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或者不會使用健康云的居民,我們給他們準備了憑證,在管控結束之后憑證出入小區。”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蔣紅蘭告訴記者,此次疫情防控工作能夠高效有序進行,離不開社區內區直機關黨員志愿者的全情付出,他們全面參與社區防疫工作,助力社區核酸檢測、信息排查、測溫登記、物資發放等工作。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有數字化也有“土辦法” 青浦夏陽街道防疫妙招暖人心2022-03-21
- 【甘快看】國家能源局明確甘肅為“外電入浙”送端省份2022-03-21
- 【甘快看】隔離故事|這封信 寫給隔離點的“大白”2022-03-21
- 【警務播報】 大興安嶺禁毒支隊組織全區禁毒部門開展易制毒化學品“清源”整治專項行動2022-03-21
- 已出現社區傳播 南京實施全市同步大規模核酸檢測2022-03-21
- 柳園高速公路大隊“四個強化”全力預防道路交通事故2022-03-21
- 福建漳州:一酒吧涉疫關聯病例11例2022-03-21
- 煙臺市芝罘區:全力做好封控區管理和服務工作2022-03-21
- 工銀安盛江西分公司組織開展“3 15”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周活動2022-03-21
- 東航客機墜毀,公司官網、官微頁面均已變為黑白色2022-03-21
- 昌樂縣朱劉街道:抓綠化 優環境 助力項目發展再提速2022-03-21
- 獨家記錄!余杭區涉疫物流園區10人流調專班的11天2022-03-21
- 防止疫情外溢 福建仙游封閉重點區域禁止漁船出港2022-03-21
- 解決手機內存不足的高性價比方案!認準USB3.1的aigo手機U盤U3582022-03-21
- iQOO為何成為電競玩家的心頭好?2022-03-21
- 2022年3月20日白銀市新冠肺炎疫情情況2022-03-21
- 3月20日榆中縣新冠肺炎疫情情況2022-03-21
- 2022年3月20日蘭州市城關區新冠肺炎疫情情況2022-03-21
- 甘肅一地發布1核酸陽性密接者活動軌跡2022-03-21
- “只有和學生在一起,我們心里才踏實”2022-03-21
- 田斌:軍人退伍不褪色鄉村振興再起航2022-03-21
- “手把手”教你線上咋充公交卡2022-03-21
- 上游幫忙|市民反映軌道交通27號線夜間施工噪音大 施工方回應了2022-03-21
- 家裝質量標桿企業,東易日盛連續五年蟬聯3.15國家權威質量機構認可!2022-03-21
- 甘肅省交通運輸廳對疫情防控工作再安排再部署2022-03-21
- 龍華清湖北站旁,5大舊改最新航拍曝光!宏發首進,打造片區地標2022-03-21
- 房地產寬松消息不斷?南寧、北海下調首付比例!2022-03-21
- 甘肅林區中院青年突擊隊奮戰在“疫”線2022-03-21
- 平涼靜寧“歸雁工程”結碩果 5個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逾5億元2022-03-21
- 蘭州榆中: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農村“一地生四金”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