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城市安全管理,他們這樣保障“城市地下生命線”安全運行

本文轉自:上游新聞

城市地下管網常被稱作“城市地下生命線”,因此,對地下管網進行安全體檢和監測非常重要。

在重慶市九龍坡區,有一支長期從事城市地下管網危險源智能化監測的創新創業團隊。該團隊依托重慶市城市地下管網危險源監測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及產學研聯合單位,包括重慶大學、西南石油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科技學院等,從2008年開始,致力于地下管網安全監測理論與技術研究,圍繞“城市地下生命線”安全關鍵共性問題,開展地下管網災害致災機理、危險源泄漏監測預警與定位及大數據管控方面的研究,將險情消除于萌芽階段,形成城市地下安全發展的“重慶模式”,并逐步在全國多個城市得到推廣應用。據悉,該團隊成功入選2021年重慶英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示范團隊。

依托市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快速實現成果轉化

城市地下管網危險源智能化監測創新創業團隊依托重慶市榮冠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任務是解決水務、固廢、能源行業的環保問題。榮冠科技是目前國內領先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高危氣體、智慧管網(燃氣、排水、給水)、化糞池氣體安全監控與智能處置解決方案提供商。

該企業研發的多項高新技術產品,已成為當前國內預防控制地下管網及化糞池氣體中毒、爆炸事故與生物凈化處理的最主要手段。

▲城市地下管網危險源監測預警處置機器人。 通訊員 周邦靜 攝

該企業建有重慶市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級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完善的產品測試中心和中試生產線,能夠快速實現科研成果的推廣轉化。

城市地下管網危險源屬于高危行業,該團隊針對城市地下管網毒害危爆傳染氣體濃度超標的問題,提出了基于大數據管控的城市地下管網危險源感知預警及安全防控,實現了風險實時監測預警關鍵技術、系統和裝備的自主創新,在探測精度、抗惡劣環境、異構大數據分析方面達到和局部超過國內外同類產品,實現了規模化應用。團隊還依托榮冠科技建立了產業化基地,地下管網危險源運行監控技術裝備的生產能力達20000余臺/年,實現了從基礎研究到工程應用的成果產業化,市場占有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安全與環保標本兼治

西南地區市場占有率超80%

“全方位地下管網危險源(化糞池)全周期智能監控處置系統”是該團隊研發的主要產品之一,2005年至今,全國多地已安裝逾萬臺“全方位地下管網危險源(化糞池)全周期智能監控處置系統”,進行化糞池安全周期管理。

據團隊負責人汪宙峰博士介紹,從目前運行的效果來看,該系統通過傳感器與自動控制系統將地下管網危險源(化糞池)里的毒害、易燃易爆氣體濃度控制在安全值以內,同時通過系統自動的生物處理,使化糞池的廢氣、廢水、廢固達到國家排放標準。最后,通過智能化手段扼制了糞口傳播源頭,實現了化糞池無毒害、無燃燒、無爆炸、無臭氣、無臭水、無糞渣、無傳染、無蠅蚊、無蟲卵、無墜落、井蓋防盜等,杜絕了中毒、燃爆、跌落、排放等意外傷害和水面源污染事件的發生,保證了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工作環境安全。該系統解決了一系列安全隱患和環保問題,把一個“死亡空間變為生態環境空間”,達到了安全與環保標本兼治,實行全周期管理服務模式,同時極大地節約了化糞池維護費用,實現了較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汪宙峰說,目前該系統已在全國10多個省市推廣應用,西南地區市場占有率80%以上,全時運行超過10年,共接收20億條運行數據,報警與自動處置2億多次,準確率達到95%以上,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未來,該團隊將把城市安全非常規、未知危險源風險的識別和評估,主動感知與預測預警的智能聯動,多元協同與系統化應急,全行業整合、高共享、深應用的智慧應急等方向作為主要研究著力點,堅持科技賦能城市安全管理,形成以場景應用為依托、以智慧防控為導向、以創新驅動為內核、以市場化運作為抓手的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模式,讓城市運行更智慧、更安全。

上游新聞記者 王渝鳳 通訊員 江秋悅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