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癲筆記】雙減后深圳中產的雞娃現狀

雙減后學習壓力下降,學校對作業也不強制完成。各大k12機構整改后,家長們和機構老師們,也都成了斷線的風箏。

據樓癲所了解,一個班級大概會分化成三個類型。1/3的家長親自下場,在給孩子規劃學科、興趣和升學路徑。

相對于之前作業比較多,沒時間雞課外。這些家庭反而有了很多的時間去規劃,跑的比之前還快了些。


(資料圖片)

和大家的感覺可能不一樣,這些家長們一點也沒閑著,到處混群獲取教育資訊。了解哪一塊對孩子的升學會更有幫助,哪一塊捷徑更輕松。

中間也有1/3家庭,基本跟著學校的安排在走,課外再增加一些興趣輔導班。

他們不像前面的1/3這么雞,但是也不甘心就此落下。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好自己分內的課業。

后面還有1/3的家庭,用“樂天派”這個標簽比較合適。

既然學校作業不多,本來對教育理念也都比較佛系,那就此和學校達成和平協議也是一件樂事。

這部分家庭也不是很看的慣前面1/3的那部分家庭,覺得太累,讓孩子喪失了童年的樂趣。

其中也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的成長就應該“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目前這種分化的確談不上對與錯,只是不同的家庭對教育的看法不一樣,所處的階段視野也不一樣。

在當前比較寬松的公立教育體制下,這種分化是必然會出現的結果。

去年教育相關部門也在喊話,說“高考更考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不出偏題怪題,不考死記硬背”。

雙減和高考的這些政策趨勢,都體現出以后的教育制度會更寬松,考試的區分度會下降。

這既給了大家不拘泥于應試,個性化培養的空間,也相當于給了大家一個舒適區。

在這個舒適區之中,很多人確實舒服了,但是也有人更焦慮了。比較明顯的就是新富的中產群體。

最近聽到身邊兩件事,還挺有代表性的。一個是在紅山深高北這邊的朋友,他閑聊的時候跟我說。

他們周邊教育機構不是很豐富,所以有幾個家長就自發組織起來,輪流開車送往關內這邊的機構來上課。

另一個是寶中這邊的朋友,我們聊客廳無主廳設計的時候,他就很認同。

他說他也是把客廳裝成了家庭圖書館,然后小區家長們輪流過來開讀書會,還準備了ppt,要定期帶孩子來分享讀書心得。

我跟他們說,教育在經濟學上屬于非常典型的富于彈性的產業。

居民收入增長1倍,大家對教育的投入要翻幾倍。這些年經濟高速增長,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教育和家族傳承。

資本也在那個時候涌入,不過好在后面出手,遏制了這種現象。

這兩年經濟稍有停頓,“雙減”也讓大多數人慢了下來。但是就像《三體》中有黑暗森林法則,學校里也有“暗域”法則,你永遠不知道你的競爭對手是不是在偷偷努力。那既然不知道,我肯定也不想落下。

而且這種思想很容易像病毒一樣傳染,尤其是現在的就業環境不太好,別人一些邊邊角角的努力的消息,傳過來更容易讓人焦慮了。

所以即使一部分人這么想,那也會有一個類似的群體陷入一場“黑暗中的競賽”。

焦慮的中產們,就是最容易陷入競賽魔咒的群體。可能東亞的文化圈屬性,就容易陷入這樣的內卷之中。只不過在當前的經濟和政策環境下,顯得有那么點慘烈罷了。

如果您有對孩子教育、升學路徑、教育規劃等方面的疑問,可以添加樓癲小助理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