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連跌4年,停工爛尾不斷,鄭州樓市如何自救?!

“鄭州樓市現在遇到一些小困難,將來不會有大問題,市場需求平穩可期,供給側也在優化調整”。

——鄭州代市長何雄

這幾天鄭州代市長的發言火爆全網,沉寂了幾年的鄭州樓市,也沒想到自己以這樣的方式出圈。

今天就順著何市長的發言,和大家好好聊一下鄭州,樓市到底啥時候能回暖。

鄭州樓市到底遇到什么小問題呢?

簡單來說就是:房價跌了!

2018-2021,房地產從白銀時代走到黑鐵時代。

在這期間,有的城市房價一路高歌猛進:

西安樓市連漲5年

徐州樓市連漲5年

杭州樓市連漲5年

銀川樓市連漲5年

……

而鄭州呢,房價連跌4年!

有的發達三四線城市還漲了,鄭州這樣連跌4年的省會城市,大多是北方城市,比如天津太原石家莊濟南,以及南方一些比較弱的省城,南昌貴陽。

進入2018年7月,鄭州房價達到全年制高點13719元/㎡,下半年樓市進入下行期,之后房價一路穩降,而2022年1月份,鄭州的新房成交均價為11551元/平方米。(數據來源: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

別看跌的不多,這可是全市的平均值,如果單看區域的話,根本沒法看。

主城區庫存少,需求旺盛,價格不算跌很多,大部分都在橫盤中,跌得最慘的就是郊區。

尤其是綠博,2016-2017年的時候,鄭東碧桂園高層15500元/㎡、洋房將近18000元/㎡、融創觀瀾壹號洋房17000元/㎡。

現在新房價格跌了三四成。

房價一旦下跌,就會拖累整個樓市,接著就是土地不好賣,地方財政受影響,經濟增速也會下滑。

如今鄭州的房地產發展停滯不前已經嚴重拖累鄭州的經濟發展了。

最直觀的,2021年鄭州GDP增速僅為4.7%,低于全國平均值,在前20強中增速排名倒數第一。

這里當然有去年鄭州暴雨的原因,但房地產作為拉動經濟的主力軍,房地產衰弱了,經濟無疑會被拖累。

最先受影響的就是土地收入,這個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數據:wind

盡管2021年下半年的土拍情況不容樂觀,但四年下來,大部分城市隨著地價上升,土地收入也是水漲船高。

上海,廣州,無錫,長沙,常州,東莞甚至直接翻了一番。

我細細看了一下這個表格,鄭州是唯一一座連續四年土地出讓金逐年減少的城市。

其次,鄭州的土地溢價率從2017年后就腰斬了,土地價格增長不明顯,隨著供應減少,土地出讓金一年不如一年。

對于一座正在快速發展的城市而言,土地出讓金下滑則意味著城市各項基建的發展速度就會變緩。

而鄭州作為中原省會城市,野心肯定不小,但目前的房地產行情與其經濟發展的需求肯定是不匹配的。

房價下跌過多,表面上利好剛需,但其實也暗藏風險。

一旦需要買房的時候,你就要承擔爛尾的風險,甚至從此走上維權之路甚至住進爛尾樓,最終的惡果還是購房者來承受。

鄭州,就快要坐實“爛尾樓之都”了。

2020年能看出來河南的爛尾樓現象“一枝獨秀”,現在只怕會更嚴重。

河南省內,爛尾樓最多的又數省會鄭州和南陽。

在我評論區,大家留言的都是與地區房價漲跌相關,鄭州卻不一樣,有鄭州粉絲專門在我公號留言,希望關注鄭州爛尾樓現象:

我在網上搜了一下,錦藝四季城、名門翠園都算是“爛齡”較新的爛尾樓了,還有好多都爛了七八年,把業主都搞絕望了。

豫森城已經爛尾七年了,部分業主直接住進爛尾樓里。

中原區的祈福城從2014年到如今8年時間,依然在爛尾當中,開發商也被列入了失信名單。

還有集公寓、住宅、商業綜合體于一身的的清華城,本來是鄭州二環中州大道旁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十年前就已經封頂了,卻一直未能交付。

去年,上百名業主只能住進工地維權。

據聞現在已經有深圳的開發商接盤開發了,但是當地媒體表示,目前仍未看見施工進展。

這次評論區討論最廣的名門翠園項目呢,2017-2018年的時候可是鄭州銷冠,開盤去化率100%,當時即便捆綁車位也一房難求。

真沒想到,落得一個爛尾收場。

延期了兩年未交付,最新的消息是第三地塊在去年10月份迎來交付,但很明顯交付的質量,業主是不滿意的。

其他地塊至今還處于停工狀態。

讀者在后臺留言,僅僅一個名門翠園就有6000戶家庭利益受損,而鄭州的爛尾樓項目十幾個是有的,可想而知,爛尾樓給鄭州百姓帶來多大的心理陰影。

但解決爛尾樓僅靠開發商的良心是很難的,即便后面愿意接盤的開發商也得看到利潤才愿意接盤動工。

而這前提是鄭州樓市停止陰跌,逐漸回暖,讓開發商資金鏈好起來。

河南最大的房企建業地產,去年因為水災損失50億,因為他的項目大多在鄭州,后來資金鏈太緊張,只能裁員6成,調整公司架構,節衣縮食,否則項目開發都要受影響了。

2021年,在樓市下行周期+暴雨災害+疫情的三重打擊下,鄭州新房成交創下了6年的新低。

如何讓市場回暖,迫在眉睫!

而另一頭,鄭州庫存卻創下五年新高,新房庫存暴增至30多個月,比2020年翻了一倍。

進入2022年后,鄭州新房市場并未見好轉。

不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鄭州今年1月量價都在跌。

所以鄭州急了,再不發聲救助可能產生更多的惡性循環。

只能借助政策力量,把躺下的樓市扶起來。

這次何市長提出了三個大方向的建議:

1、1+8鄭州都市圈互認政策、吸引人才約20萬大學生/年、支持外來務工人員買房;

2、降低交易稅費;

3、大力推進安置房貨幣化安置;

我的理解就是「擴大需求、降低購房交易 成本、人為增加購房需求」。

第一點很明顯就是為了擴大需求了。

何市長還算了一筆賬:計劃出臺新政每年吸引20萬大學生留鄭,鼓勵他們三年內買房,需求就超過1000萬平方米了,加上外來務工人員,幾乎就能把鄭州商品房庫存消化掉。

對于留住大學生,鄭州還是有一定底氣的。

河南本身就是一個上億的人口大省,在河南,鄭州完全找不到競爭對手。

七普數據中,鄭州十年來共增長了397萬人,新增人口全國排名第五,平均一年新增39萬。

另外,別看鄭州m校不多,但各大高校數量不少。

根據城市戰爭統計的數據,2020年,鄭州在校本專科生數量高達116萬人,僅次于廣州,每年就有超30萬人畢業。

加上河南本地想回家鄉發展的大學生,留住20萬大學生的目標不難達到。

市長還提到了“1+8鄭州都市圈互認政策”,我預計后面鄭州的限購政策也會有所放松,都市圈戶籍內人口,都能購買鄭州房子。

第二就是降低購房資金門檻。

鄭州的房貸利率已經在下調了,但相比之下,鄭州百姓更關心2015年之后出臺的政策,不滿五年唯一,差額要20%的個稅是否取消。

目前鄭州人民對取消20%差額個稅的呼聲非常高!

領導留言板截圖?

你以100萬購入的房子,如果賣200萬,就需要繳納(200萬-100萬)×20%=20萬的差額稅。

這么高的稅,全國除北京外,也就剩鄭州了。

北京這么厲害的購買力,看到高昂的稅也要抖三抖,何況鄭州,動輒幾萬以上的差額稅,直接把二手房的流動性鎖死了。

二手房賣不出去,改善客沒法置換,最終傳導至新房市場同樣成交慘淡。

這樣不符合市場發展的調控措施實在沒必要保留著,取消是早晚的事。

第三點:大力推進安置房貨幣化安置

也許這是對鄭州樓市最立竿見影的一項政策了。

貨幣化安置的威力大家早已領教過了,2016年,鄭州連續兩次發文,表示要大力推進推進貨幣化安置,此后鄭州樓市開啟向上的大行情。

與此同時,這項政策的藥力太猛,在2018年后已經很少城市敢主動提起來。

鄭州的情況太特殊了,而且鄭州房價經過多年回調后,還是有一定上升空間的。

只要棚改的力度和節奏把握好,問題就不大。

分析完以上三點,不得不說,這一次鄭州的決心非常大,市長的發言和給出的方向非常具有針對性。

如果接下來政策也按這個方向走,鄭州樓市回暖指日可待。

剛需們有條件的還是要趁早上車。

只是我不建議大家去抄底那些跌的很厲害的郊區盤,樓市上漲的分化效應太明顯了,即便是鄭州陰跌這么久,有的區域還能一直保持橫盤微漲。

圖片丨陪你去看房

比如說北龍湖,這些年新房從4萬漲到5萬+,已經算是鄭州豪宅天花板了,預算足夠的,還是優先北龍湖。

預算不夠的,考慮楊金、管南、金水北,新房普遍在1.5萬-2萬區間。

一旦鄭州市場起來了,這些地區肯定會率先領漲,漲50%都有可能。

而那些郊區盤,也許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法回到昔日的高光了。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