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醫生奔赴千里 再續“援青情”

援青醫生為患者進行手術。通訊員 林曉明攝


(資料圖)

“走路疼不疼?走兩步看看……”

“胡伯伯、陳叔叔,我走路不疼了,謝謝你們!”

“恢復得很好,希望你今后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時隔兩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主任、關節外科主任胡懿郃和浙大一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陳博再一次來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為馬在乃白做檢查,檢查她的康復情況。

兩年前,在浙江援青醫療團隊的幫助下,由胡懿郃親自操刀,在海西州人民醫院完成了馬在乃白左髖關節骨肉瘤根除手術,植入了由浙江援青指揮部支援的價值七萬元左右的3D打印假體。

從臥病在床,到自由行走,這兩年對于馬在乃白來說,就像做夢一樣。

說起浙江援青醫療專家,馬在乃白臉上總是掛著笑容。“陳博叔叔提前打電話告訴我他要來海西,讓我住院復查,今天胡伯伯來看我了,告訴我恢復得很好,我很高興。陳博叔叔的朋友還資助我弟弟上學,我很感謝他們!”馬在乃白說。

如今的馬在乃白找到了人生伴侶,已經結婚成家,正闊步邁向她幸福的人生路程……

7月17日,陳博和雷鵬飛剛到德令哈,下車后就直奔海西州人民醫院手術室,這是陳博自2022年結束援青任務后又返回海西為患者做手術。

為了讓海西殘疾患者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并感受“浙青一家親”的愿景,浙江援青指揮部撥付專項資金,精準解決海西各類殘疾群眾的“急難愁盼”,啟動“浙青一家親、助殘獻愛心”公益項目,持續為海西地區殘疾患者提供免費診療服務。

作為曾在海西州人民醫院援青的醫療專家,陳博懷著“援青情”挺身而出,帶領專家團隊,積極投身公益項目。

“一年半的醫療援青很快就結束了,雖然一個學科在短短時間內得到很好的發展是有限的,但是我們要持續性地通過柔性援青、‘點菜式’的幫扶,幫助患者解決痛苦,培養一批帶不走的醫療團隊。”陳博說。

陳博來海西開展公益項目的同時,他還邀請了專注髖、膝、肩關節疾病診治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雷鵬飛加入到公益團隊中。

雷鵬飛得知海西有很多關節畸形患者需要救治,毅然答應陳博的邀請。“復雜的病例具有挑戰性,這個項目非常有意義,患者可以得到救治,還可以跟當地的醫生一起分享技術和理念。”雷鵬飛說。

在陳博看來,援青工作既要做好“輸血”工作,更要做好“造血”工作,想方設法解除患者的痛苦是醫務工作者的義務,培養技術過硬的年輕人是援青醫生的責任,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海西留下一支技術過硬的骨科隊伍。

兩天時間的海西行,胡懿郃團隊克服高原反應,一邊吸氧一邊在海西州人民醫院連續做了十六臺疑難骨科手術,讓患者重獲行走自由。

其中,胡懿郃所做的激光3D打印個性化定制多孔鉭金屬+全膝關節置換修復膝關節巨大骨缺損和矯正嚴重內翻畸形手術屬于國際領先水平,保留后交叉韌帶+肌間隙入路微創膝關節表面置換和髖關節融合僵直畸形的全髖關節置換重建手術在國內領先。

高強度、高難度、高效率的手術,突破了一項項技術難題,手術臺上的胡懿郃教授,既能抽繭剝絲,又能力破千鈞,每每在手術室里上演著“刀尖上的舞蹈”。

看著一個個患者順利做完手術,胡懿郃感到非常欣慰,他說:“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配合浙江省在海西州把這個項目做好,未來,我們還要定期到海西來,通過專家工作站,定期在這邊開展項目,讓更多的殘疾患者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

在海西州人民醫院的骨科病房里,慕名而來的患者熙熙攘攘,手術室內分外忙碌,手術一臺接著一臺。

即將要做膝關節單髁置換術的烏蘭其其格今年63歲,膝蓋疼痛時間將近三年,病情嚴重時不能下地走路,嚴重影響生活。“我從手機信息中得知浙江專家要來海西為我們免費做手術,我特別放心。”

作為公益項目實施醫院,海西州人民醫院高度重視,積極組建專家技術團隊、病例篩查登記、手術實施等各方面準備工作。截至目前,共篩查殘疾患者110余人,符合手術治療指征患者80余人,其中,本院骨科醫師團隊已成功為10名患者開展全膝關節置換術及單髁關節置換術。

據了解,此次公益項目手術包括全髖關節置換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全膝關節置換術、膝關節單髁置換術、人工耳蝸植入術、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踝關節置換術以及針對血管性視網膜疾病患者全新開展的“玻璃體腔抗VEGF注藥治療”等。

近年來,海西州人民醫院骨科在浙江援青及省級專科聯盟的幫扶下,本土人才快速成長,診治骨科疾病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已培養出多名能獨立開展關節置換手術的本土專家及年輕骨干醫師,有效推動了“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疑難危重癥不出州”的國家醫改分級診療策略,讓海西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流的診療服務。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