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蟹苗上市的大好時節,當涂縣烏溪鎮七房村養殖戶周先云、徐書龍忙得不可開交。不僅買蟹苗的蟹農一波接著一波,而且慕名前來學習養殖技術的人也是絡繹不絕。作為“試驗田”,他們改造育苗池塘28畝,今年實現畝產蟹苗600斤以上,每畝產值達2萬多元,每畝利潤超萬元,產量效益翻了一番。究竟是什么樣的技改,能夠讓效益如此可觀?
據悉,當涂縣是河蟹養殖大縣,其中烏溪鎮是專業化蟹苗培育鄉鎮,生產面積8000畝,蟹苗年產量450萬斤,蟹苗產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經過多年發展,當地蟹苗畝均產量300斤左右,畝均效益4000元左右。 “十四五”開局以來,如何進一步提升效益,持續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蟹苗產業提質增效,成為擺在當地政府、農業部門和廣大養殖戶面前的新命題。
2021年,市農業農村局水產技術中心認真謀劃,利用省水產產業發展項目資金,從科技強農、機械強農著手,在烏溪鎮啟動良種培育和技改試驗。這為周先云等養殖戶提供了發展契機。“蟹苗也要做精品!”周先云說,通過選育良種、技術革新,蟹苗品質好了,產量養起來了,規格養大了,自然有源源不斷的客戶前來。
如今,走進項目技改試驗基地,一條水泥路的兩邊,養殖模式截然不同。左邊,池塘面積超過了5畝,放水起苗后露出了塘底,在四周淺淺的水面里留下零星的增氧設備;右邊,育苗池塘明顯小了很多,緩緩的坡度向下延伸,至中間深度已超兩米,兩臺增氧設備“背靠背”發揮著“威力”。
“在市農業農村局水產技術中心指導下,我們采用優質良種‘云海大籽’,并改大塘為小塘、改陡坡為緩坡、改淺水為深水,同時配套雙增氧機和物聯網設備。雖然成本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但畝產均超過600斤,畝產值和凈利潤均翻了一番。”不斷探索嘗試,一步一個腳印,周先云們終于獲得了成功。
市農業農村局水產技術中心主任石小平則道出了成功的原因:螃蟹是爬行動物,在沒有其他附著物的情況下,大部分時間都在池塘底部活動,通過“三改一配套”技改試驗,拉伸了上下空間,再通過水草的種植,蟹苗就可通過水草根莖的攀附作用上下自如,增加了活動空間。“這就相當于蟹苗從住‘平房’變成了住‘樓房’,生存環境的提升,帶動了蟹苗產量的增加和品質的提升。”石小平解釋道。
攢下了口碑,也贏來了客戶。來自湖陽鎮的養殖戶馮德勝此次慕名而來。“七房村的蟹苗,通過品種篩選和技術改良,不僅成活率高,而且成蟹個頭大,單價也賣得上去。”他告訴記者,去年他在七房村拿的蟹苗,55畝的蟹塘產值達40多萬元。
“技改試驗的成功,為蟹苗培育產業提質增效開辟了一條新路,為‘兩強一增’行動提供了可復制的示范案例。”石小平表示,下一步,市農業部門將繼續加大與高校院所的合作,持續探索蟹苗養殖的新技術,引導廣大養殖戶在培育蟹苗的產量和質量上下功夫,把“烏溪蟹苗”品牌打得更加響亮,持續促進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記者手記
“兩強”指科技強農、機械強農,“一增”就是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兩強一增”行動,激活第一生產力,夯實現代農業裝備支撐,加快農民增收步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全市“三農”工作爭當樣板、走在前列的應有之義,是搶占賽道、贏得主動的重要舉措,是拉高標桿、趕超跨越的現實需要。
蟹苗培育“三改一配套”技改試驗,是我市農業部門和養殖戶們率先在“兩強一增”行動上的有益探索。它的成功,提供了范例,也提振了信心。我市也將不斷引進和推廣現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加快農業“四新”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民依靠科技致富和創新創業能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鄧婷婷)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馬鞍山當涂烏溪鎮:蟹苗產業提質增效 每畝利潤超萬元2022-03-01
- 去年蕪湖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68元 居全省第三位2022-03-01
- 白銀一男子襲警被判有期徒刑7個月2022-03-01
- 商河稅務:春風送暖惠企業,稅務助力春耕忙2022-03-01
- 網友咨詢:界牌村的拆遷計劃何時啟動?2022-03-01
- 首批貴州省“兩山”基地命名授牌,這六個地方獲此殊榮2022-03-01
- 山東省委政法委原副書記惠從冰受賄案一審宣判:有期徒刑7年,罰金40萬2022-03-01
- 全國30人獲提名,貴州是她!2022-03-01
- 鳳中皇從農場到菜籃,守衛生鮮食品安全2022-03-01
- 專為綠通定制,全新一代歐航AR270綠通快車震撼發布2022-03-01
- “花季殺手”多發性硬化致9成以上患者產生步行功能障礙2022-03-01
- 38女神節約“惠”均瑤健康,味動力飲品福利來襲,寶媽別錯過2022-03-01
- 衡陽造“大國重器”啟運 運輸車貨總重量達405噸2022-03-01
- 【甘快看】甘肅酒泉:開學啦!一起向未來2022-03-01
- “撿漏”?法拍房暴漲187倍,低過指導價,背后的真相是...2022-03-01
- 懷化市加快推進主城區應急水源工程建設 力爭5月31日完工2022-03-01
- 【甘快看】張掖開學第一課:消防“童”行 安全伴成長2022-03-01
- 衡陽將建設4座A類通用機場 已納入“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2022-03-01
- 敦煌研究院發布2022年莫高窟旅游開放公告2022-03-01
- 婁底南站綜合客運樞紐項目奠基儀式舉行2022-03-01
- 零跑汽車2月交付3435臺 同比增長447%2022-03-01
- 同比增長40% 一汽紅旗1-2月累計銷量6.38萬輛2022-03-01
- 廣東東莞安排1.07億元質量提升和知識產權配套專項資金2022-03-01
- 圖說 | 學生返校步行遠, “小辣椒”周轉車來幫忙!2022-03-01
- 山東地礦局水文二隊組織退休職工聽防電信詐騙宣傳2022-03-01
- 消博會發布吉祥物IP新形象“產業猿” 聚焦種業、深海、航天產業2022-03-01
- 【履職故事】全國人大代表楊杰:讓技能人才百花齊放 把“盆景”變“風景”2022-03-01
- 寧波加快農貿市場環境改造提升 提升群眾買菜便利度和舒適度2022-03-01
- 在愛聊APP脫單 主動爭取自己的幸福愛情2022-03-01
- “臺州智造” 義新歐班列“臺州號”組貨首發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