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古滇文化 云南考古體驗館年內將陸續開展120余場活動

云南考古體驗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云南考古體驗館

河泊所遺址

石寨山古墓群遺址

6月28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支持的“走進古滇文化,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永遠跟黨走”媒體日活動走進云南考古體驗館,并實地探訪晉寧河泊所遺址、古城村遺址以及石寨山古墓群遺址。

現場,記者了解到,作為一個具有近64年歷史的文物考古研究機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東南亞考古研究中心)是云南省唯一具有考古發掘資質和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甲級資質的單位。主要開展云南省境內的文物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和研究,以及地面文物保護工程的勘察設計、技術咨詢、科技保護、監督和評估工作。作為云南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中堅力量,自成立以來,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一直站在文物保護的一線,協同全省文物管理機構,為云南省國有文物收藏機構貢獻了近70%的文物藏品。

占地約2500平方米的云南考古體驗館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考古體驗館。通過考古記、里程記、學習記、探方記、出土記、修復記等不同功能分區設置,以考古工作、古代生產生活、文保單位等沉浸式體驗為核心,將場館劃分成為若干個主題空間,并采用現代科技與傳統模式相結合的方式,配置多點式觸摸屏、全息沉浸式投影、VR眼鏡等設備,用于核心內容的展示和體驗。

體驗館的參觀體驗為公益性活動,館內設置有導覽講解人員,輔助觀眾使用各項體驗項目,并有專門團隊組織開展相關考古主題的策劃活動。自2023年6月10日正式開館,進入試運營階段以來,考古體驗館受到了社會大眾的關注和喜愛,開館至今體驗館共組織包括小學生團隊、親子家庭的2場團隊預約專場活動和1場個人預約的公眾開放活動,已服務觀眾300余名。7月的團隊預約專場已經滿額,預約人數約300名。

據悉,為給予觀眾良好的參觀體驗,保障考古體驗館現場體驗的品質,體驗館計劃繼續以預約的方式,年內再陸續開展120余場活動。

位于滇池東南岸的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河泊所村附近的河泊所遺址,是一處以青銅時代為主體的大型聚落遺址。著名的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便位于河泊所大遺址范圍內,距遺址核心區僅千余米。

遺址發現于上世紀50年代,期間,發現了從先滇時期至滇文化和兩漢時期的房址、墓葬、灰坑、溝、水井等重要遺跡,出土了簡牘和封泥等大量珍貴文物。河泊所遺址近十年的考古工作構建了從青銅時代早期至漢代的完整的年代框架和連續的考古學文化序列,勾勒出云南地區從多元到一體的發展路線。

2022年,河泊所遺址上榜“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同時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和央視2022年度國內十大考古新聞。

目前,2023年河泊所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已全面啟動,省考古所將繼續在上蒜一小附近進行1000平方米的發掘,力爭找到與封泥和簡牘同時期的大型建筑遺存,并對道路進行解剖,以城市考古的視角推動河泊所遺址的發掘。同時,更加注重考古發掘的科學化和精細化,進行更廣闊的多學科合作,使出土遺物得到有效采集和分析。此外,還將采取各種科技手段進行精細化發掘,使簡牘等文物在發掘過程中及之后得到有效保護。

位于昆明市晉寧區晉城鎮古城村的古城村遺址,地處云南滇中滇池盆地東南部沖積平原北端,西南距著名的石寨山古墓群直線距離僅8公里,是云南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先滇時期環形貝丘遺址。

晉寧古城村遺址的考古發掘首次在滇文化核心區發現保存完整的先滇文化環壕聚落,為開展云南商周時期貝丘遺址聚落形態的對比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也為探索滇文化起源,追尋古滇文化形成和發展,并最終建立云南滇中地區距今4000年至2500年前后的考古學年代框架和文化譜系奠定了基礎。古城村遺址保護是云南城市建設向文物讓路的典型事例,也是云南首個進行原址整體保護的考古遺址。(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