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事 世界熱門

來源:綜合

插畫:豐子愷


(資料圖)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祖輩千百年來留下的規矩,子孫一定要重視!

民國國學大師李炳南老先生把這些傳統規矩編撰成《常禮舉要》一書,今天就從居家、處世、聚餐、出門、會客、慶吊這六個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1

居家

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

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1. 長輩給的東西,晚輩要用雙手恭恭敬敬的接過來。

2. 長輩站著,晚輩不能坐著,長輩來了晚輩一定要起立。

3. 不要在別人的大門正中站立,過門的時候不要踩踏門檻。

4. 大家同桌吃飯,不另外帶著食物吃獨食。

2

處事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

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須造門請問。

1.不要揭別人的短處,不要夸自己的長處。

2. 交情淺的朋友,話不要說的太深,絕交了也不能惡語相向。

3. 凡事都要理智應對,切勿感情用事。

4. 凡是要請教他人的事情,都要登門拜訪。

3

聚餐

入座后不橫肱,不伸足。

主先舉杯敬客,客致謝辭。

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起席,主遜言慢待,客稱謝。

1. 入座后不要伸出胳膊,伸出腿。

2. 主人如果先舉杯敬客人,客人要說謝謝的話。

3. 用筷子取菜或湯勺取湯,不能比他人多取,適量就好。

4. 離開酒席,主人謙遜地說“慢待了”,客人要說“謝謝”。

4

出門

衣冠不求華美,惟須整潔。

車馬繁雜沖區,不招呼敬禮。

途次有人問路,須詳為指示。

1. 衣服帽子不求華麗漂亮,但一定要干凈整潔。

2. 在車多人多的地方,不和別人打招呼。

3. 途中有人問路,要詳細的為他指明方向。

5

會客

及門先趨,為客啟闔

敬茶果先長后幼,先生后熟。

主人必下座,舉杯讓茶。

遠方客去,必送至驛站,望車開遠,始返

1. 客人快到門前了,主人要先到為客人開門。

2. 招待茶果時先給長輩后給晚輩,先給不熟悉的客人,再給熟悉的客人。

3. 主人要坐下座,給客人舉杯,招呼客人喝茶。

4. 遠方的客人要走了,主人要送到車站,看著客人的車走遠了,自己再返回。

6

慶吊

居喪不參加吉禮,只送儀物。

喪服不入公門,不觀吉禮。

賀婚在眾賓前,辭不諧謔。

佩會葬徽章者,禮終即卸去,不佩帶他往。

1. 家中有喪事不參加吉事,只送禮就行了。

2. 穿著喪服不進人家家中,只看人家的吉禮。

3. 在眾人面前慶賀婚禮時,不說玩笑話。

4. 佩戴葬禮的徽章時,禮畢即摘下,不戴著去往別處。

除了這些,其實還有很多我們約定俗成的規矩,在一代代人的口口相傳下,傳承到了今天。

比如吃飯的時候不能敲碗敲盤子,因為敲碗取“乞討”之意,說法上不吉利。

比如面見長輩時要先“叫人”,表示對長輩的尊重。

諸如此類太多太多,這些約定俗成的小事成為了刻在骨子里的教養,這就是中國規矩!

在中國可以不“講究”,但決不能沒規矩。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