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資訊丨大理美好生活季丨大理花季里的國風古色

新華網昆明4月26日電(彭雪薇 楊艷玲)一直以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以“風花雪月”四景著稱,是一個月月有花看、季季有花開的詩意之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茶花、蘭花、梅花、木蓮花、櫻花……大理,花開百態,繁盛艷麗。這里還有“家家流水,戶戶養花”的習慣,更有賞花、吃花、戴花、繡花、制作花卉藝術品等習俗。生生不息的大理,與花和諧共生、與花共赴美好。

賞花 四季鮮花開不敗

打開大理的“賞花圖”,以古樹名木、四季花海、花卉節等為主題的賞花活動一年四季輪番登場,各縣市也借風啟航,積極培育“賞花經濟”新業態,多元融合延長“花期”,讓一朵朵鮮花飄出“文旅”香,形成一批新的旅游亮點和消費熱點。各縣市以花為“媒”,實現了文體旅重生、產業重生,不斷提升“賞花經濟”的綜合效益,讓花逐漸成為大理文旅發展新IP。

春天伊始至盛夏時節,大理鶴慶縣奇峰梨花村、巍山縣馬鞍山鄉、洱源縣茈碧湖梨園村、云龍縣天池、彌渡縣東谷等多地同時上演著一場場賞花之約。4月,讓人心心念念的還有大理州永平縣寶臺山國家森林公園里的木蓮花。木蓮花樹形優美,儀態優雅,花待放時含羞俏麗,花盛開時緋紅似霞,花謝時凄美純潔。

據大理州永平縣金光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科普宣教與社區管理科科長解輝介紹,作為云南省重要的物種基因庫,寶臺山國家森林公園里的森林植被具有從滇南到滇西北過渡的顯著特征,保護區內還有各類植物1001種,花卉植物主要有木蘭花類、杜鵑花類、茶花類、蘭花類、龍膽花類、百合花類等,計6類50余種。每年,爭奇斗艷的鮮花總會吸引無數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2022年,大理州蘭花、茶花、杜鵑花等特色花卉種植面積達1884公頃,實現花卉收入8.98億元。“大理花卉”已經成為了國際國內頗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花卉品牌。

吃花 百花成菜真不賴

隨著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熱播,大理海菜花成為了熱門打卡菜。海菜花一直被視為“水質風向標”,生長條件苛刻,但它同時又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野生蔬菜,深受群眾喜愛。海菜花常見的做法是清炒或者煮湯,口感爽滑,清甜鮮美。

在大理,將海菜花等制作成美食早已成為當地的飲食文化傳統,核桃花、金雀花、棠梨花、杜鵑花……鮮花入饌,舌尖留香。

核桃花在每年的3月至4月開花,因為花期短,能吃到的時間并不多,新鮮的核桃花質地嫩,去掉須花,色澤呈天然綠色,用核桃花朵嫩莖作原料,先焯水,再配以火腿,精心炒制,一道美味的火腿核桃花就上桌了;白杜鵑去蕊煮過后反復漂洗和火腿混煮,火腿特有的濃香里會透著花香;玫瑰花洗凈切細,一層玫瑰一層糖地按壓緊實,數月后就變成芬芳四溢的玫瑰糖。還有金雀花炒蛋、馬桑花拌豆腐、素炒棠梨花……普通食材與花一搭配,鮮花美食便讓生活變得詩情畫意起來。

目前,大理州核桃種植面積穩定在1015萬畝,為食客提供了豐富的鮮花食材。大理的四季鮮花持續釋放著生態紅利,好花景變成了“好錢景”,實現了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

風花雪月把花愛

在大理,還可以通過白族刺繡把花穿在身上。白族刺繡紋樣大致包含植物、動物、自然、人物四大類,而花卉是白族刺繡中的主要題材,刺繡作品兼生態之勝,融文化之美,紋樣有梅花、茶花、杜鵑花、石榴花、牡丹花、芍藥花等。這些花卉常常被繡在白族服飾中的圍腰下擺、鞋面、袖口上,一套白族服飾可以數出來很多種花卉圖案。如今,大理白族緊跟時尚的步伐,把刺繡運用在了時尚隨身包、手機包等日常用品中。花鳥布局、草木有序,細密針腳背后,是白族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不僅讓人賞心悅目,也體現了白族人民愛花的情結。

大理白族扎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布里生花的藝術,其中,扎花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按照花紋圖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別使用撮皺、折疊、翻卷、擠揪等方法,使之成為一定形狀,然后用針線一針一針地縫合或纏扎,讓布料變成一串串“鮮花疙瘩”。如今,體驗扎染技藝,也成為沉浸式游大理的一種方式。

此外,傳承千年的白族技藝劍川木雕也有雕刻花卉的特殊技法,“雕花”是其中一種。工藝上,鏤空雕花技術尤為驚艷,雕花層次從明代的單層線雕、浮雕發展到兩層甚至七層的鏤空雕花。

鮮花盛開、美景呈現、技藝傳承、產業興起……從賞花吃花到愛花、做大花卉文章,以花之名,一幅嶄新的綠美畫卷在大理鋪展。(完)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