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連云港灌南縣各地共有桃樹面積8000多畝 種植品種結構豐富

盛夏時節,走進灌南縣百祿鎮南房村果之源休閑采摘中心,一眼望去,套著淡黃色紙袋的水蜜桃掩映在綠葉間,空氣中充盈著水蜜桃的香氣,果園負責人潘明之正帶著工人一起在冷庫里包裝銷售。“我們每畝地大約產2000公斤桃子,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精品桃,批發價每斤8到10元,畝產值一般在2萬元左右。”潘明之介紹,水蜜桃一旦成熟,采摘期只有半個月左右,集中銷售風險較大,而且不利于市場供應。這幾年在江蘇“桃體系”助力下,果園的水蜜桃從原來的1個品種,增加到現在的3個品種,銷售期延長了近1個月,經濟效益也有了大幅提升。

灌南縣各地都有著悠久的桃樹栽培歷史,目前全縣各地共有桃樹面積8000多畝,從初夏的油桃到盛夏的水蜜桃、蟠桃,再到秋天的映霜紅,品種多樣。為了提高桃農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省桃產業技術體系團隊幫助當地桃農引進了3個不同品種——景紅品種的水蜜桃一般從7月初開始采摘,到7月20日前后結束;白鳳品種的水蜜桃從7月20日前后開始,到8月初結束;目前采摘的湖景品種,從8月初上市,到8月20日前后結束。這樣,銷售時間延長到了50天左右,極大提升了桃農的經濟效益。

“過去我們桃農種植的品種結構單一,集中上市導致價格暴跌,而且面積小而散,缺乏規模優勢,最重要的是種植技術隨意,靠老思想、老經驗管理,難以長出精品桃。”灌南縣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嵇東介紹,面對困擾桃農的一系列難題,江蘇現代農業(桃)產業技術體系在灌南縣開展了推廣示范基地和示范點的建設,為灌南桃果產業問診把脈,圍繞桃農需求,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幫助桃農解難題、提效益。

依托江蘇現代農業(桃)產業技術體系的技術優勢,灌南縣通過組織桃農參加桃果種植知識講座,依托推廣示范基地和示范點,推廣寬行起壟、宜機化建園、長枝修剪、有機肥施用等技術模式,積極為桃農解答技術難題。通過技術指導,改變管理方式和修剪模式,解決了桃子的品種、樹形等一系列問題,有力提升了全縣桃產業的品質和產量,優化了上市時間。

“我們的桃子全部都是套袋生長,今年由于晴好天氣多,有利于糖分的積累,果子也比往年更甜。”看著豐收的桃子,潘明之黝黑的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咬上一口粉嫩多汁的水蜜桃,頓時滿口桃香,‘桃’氣十足的水蜜桃,讓你瞬間愛上了這個夏天。”

“我們將充分發揮江蘇桃體系技術優勢,常態化安排技術人員走進桃園開展技術指導,積極組織桃農參加相關種植技術培訓,更大范圍內推廣桃園標準化建設,為全縣桃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帶動全縣桃農增收致富,促進鄉村振興。”嵇東信心滿滿。( 張晨晨 )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