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10月19日電 (記者 張茜翼)2023年東亞商務論壇19日在海口開幕。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西蘭等13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代表與會,為“攜手共促區域經濟全面復蘇·共享RCEP新機遇”建言。
作為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東亞地區在國際政治和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正不斷凸顯。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張少剛在論壇開幕式上表示,今年6月,《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東亞各國在服務業、金融業、電信業等領域逐步實現更大程度的相互開放,促進區域經貿合作提質升級。
張少剛說,希望東亞各國工商界利用好RCEP貨物、服務和投資市場開放承諾及各領域高水平規則,發揮自身優勢,推動貿易投資高質量發展;聚焦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金融、農業等重點領域,持續推動東亞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不斷深化國際產能合作。
“東亞地區占新西蘭進出口市場的40%以上。新西蘭的繁榮與東亞息息相關。”新西蘭經濟發展部及交通部前部長西蒙·布里吉斯說,該區域各國應該攜手合作,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富有韌性的供應鏈,促進商品和服務的通暢流動。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建議,為務實推進海南與東盟國家間合作,海南可實施以海洋資源共同開發為主題的單邊開放政策,包括建設以油氣資源儲藏、加工、交易為主題的洋浦自由工業港區;打造面向東盟的海產品進口、中轉基地;全面放開面向東盟的海洋旅游等。
論壇期間發布的《海南與東亞國家貿易報告》顯示,2012年至2022年,海南與東亞15國貿易規模逐步擴大,特別是RCEP釋放區域貿易新動能,自貿港政策強化海南區位優勢,成為穩定和拉動海南與東亞各國貿易增長的關鍵因素,2022年進出口110億美元,同比增長18.7%。
海南省省長劉小明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海南愿與各方分享海南自貿港建設機遇,推動深化工商界企業間的對話合作、友好往來,塑造更高水平的區域間經貿合作的典范。
東亞各國如何把握RCEP新機遇?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史忠俊認為,東亞地區各國政府應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維護以東盟為中心、開放包容的地區架構。東亞工商界應進一步發掘新興市場,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高端制造等戰略性新產業,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完)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東亞商務論壇開幕 共探RCEP機遇促區域經濟復蘇2023-10-20
- 武田制藥將加速重磅產品在華落地 進博會展出創新產品和突破性療法2023-10-20
- 黃浦江邊規模最大的大閘蟹養殖基地開捕2023-10-20
- 浙江首次發布山核桃碳標簽 賦予農產品“綠色通行證”2023-10-20
- 港口大模型PortGPT聯合研發啟動2023-10-20
- 2023研發投入前千家民營企業六成是“三高”2023-10-20
- 第134屆廣交會“開門紅” 一期到會境外采購商超10萬人2023-10-20
- 國家文創實驗區文化產業收入力爭五年突破5000億元2023-10-20
- 我國農業“國家隊”秋收告捷 4600萬畝地預計將產450億斤糧2023-10-20
- “齊魯名企巴渝行”投資洽談會簽約15個項目116億元2023-10-20
- 廣州前三季度完成客運量22841.64萬人次 同比增65.6%2023-10-20
- 工信部:愿中非合作,共享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機遇2023-10-20
- 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再提速 14組23家企業單位集中簽約2023-10-20
- 浙江臨建高速通車“滿月” 打造鄉村振興致富路2023-10-20
- 官方:重慶科創中心建設進入提速提檔新階段2023-10-20
- 專精特新看中國|汽車零部件配套“小巨人”企業創新驅動重慶汽車產業鏈生態2023-10-20
- 安徽加速構建通用人工智能生態體系2023-10-20
- 內蒙古四子王旗奏響豐收“牧羊曲”2023-10-20
- 全棉時代官宣趙麗穎,以家紡居家系列定義全棉“新舒適”2023-10-20
- 廣西深化產業園區改革發展 塑造新優勢新動能2023-10-20
- 前三季度新疆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速快于全國平均水平2023-10-20
- 漫步街頭巷尾 感受文化溫度2023-10-20
- 棉花加工、甜菜收割、冬小麥管護……天山南北秋收農忙正當時2023-10-20
- 百融云創用決策式AI+生成式AI 打開財富管理增量市場的大門2023-10-20
- 【小康路上看老鄉】甘肅通渭:“板下經濟”撬動鄉村振興新動能2023-10-20
- 金地謀劃了小半年的接班計劃,終于落地2023-10-20
- 房地產開發板塊異動拉升,榮盛發展、金科股份等漲停2023-10-20
- 港股內房股異動拉升,遠洋集團漲超12%2023-10-20
- 誰還記得“合創”?2023-10-20
- 9月車企排名:一汽-大眾并非不可逾越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