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深圳報道近期,華為汽車業務(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簡稱車BU)高層進行了新一輪變動。
9月21日下午,華為在內部正式發文稱,華為光產品線總裁靳玉志擔任車BU CEO,余承東則不再擔任CEO,升任車BU董事長。
結合人事變動和今年華為手機回歸勢頭,外界也在猜測余承東職權的變化,以及管理重心是否會轉移至手機。對此,一位華為知情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余承東任董事長后,會加大對智能汽車相關領域的業務投入,進一步幫助車BU實現商業成功。
(資料圖片)
車BU的人事簿
此番調整之后,余承東的職位將是華為常務董事、華為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靳玉志現任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華為光產品線總裁、華為候補董事,如今將加上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一職。
雖然光產品線屬于通信領域,但是和車BU之間已有交集。光產品線主要負責光纖業務,而光纖網絡通信一直是華為的優勢產業,也非常穩健。近年來固網正從F5G(F5G全光網,代表千兆光纖網絡)向F5.5G演進,同時也深入到汽車領域,光產品線與車BU合作推出了多款車載光產品,主要有抬頭顯示產品AR-HUD、智能車燈解決方案、光場屏等。
回顧來看,車BU自2019年成立以來幾經換帥,靳玉志將是第三位掌舵者。梳理時間線,王軍是車BU的首個總裁,他曾經擔任華為日本運營商業務部部長。隨著2020年汽車BU和消費者BG進行整合,2021年職位就開始變動,內部新增智能車BU CEO一職,由余承東擔任,原車BU總裁王軍擔任COO,當時華為在文件中表示:“因管理需要,撤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崗位。”
到了2023年初,王軍受到停職處分,余承東承擔了汽車業務更大的主導權。當時就有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變動的主要原因并非業務問題,有個人因素。隨后一段時間內,王軍的職務變成了待定。
目前,王軍已經有新的任職,一位接近華為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約在今年7月左右,王軍的職務變成了CSO,CSO一般指首席戰略官(Chief Strategy Officer)。
至此,華為車BU部分管理層架構大致包括華為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華為光產品線總裁、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SO王軍以及華為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智能駕駛領域總經理李文廣。
抓住緊迫的窗口期
對于華為車BU的人事等變動,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一方面汽車作為華為的新賽道,本身也在戰略調整和模式探索之中;另一方面車BU內部也在進行重點聚焦,更注重產生盈利,進行商業化交付,對于當下的華為而言,汽車業務投資巨大,商業模式的壓力一直存在。
事實上,華為一直是一家有成本思維的公司,并且注重商業回報,在進入新行業過程中,華為往往排兵布陣能力強大,在腳踏實地往盈利靠近。
余承東在去年7月的一次論壇上曾表示,汽車是華為現在唯一虧損的業務,華為車BU每年的投入都達到十幾億美元,直接投入7000人,間接投入超過1萬人。
而在內部,余承東定下了車BU要在2025年實現盈利的目標。在此前采訪中,他曾表示:“未來將聚焦在高端市場上,20萬以下的車型對于華為而言會虧損,不做了。目前智選這一塊華為沒有虧,也沒有利潤,我們幫車廠實現(銷量)過了100萬,車BU就能盈利。”
要想實現盈利并非易事。華為財報顯示,2022年華為全年共實現營收6423億元,其中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僅實現收入20.77億元;而今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3109億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收入為10億元。雖然華為的BU部門都有前期的戰略投入,但BU也有相應的盈利要求,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2025年盈利非常具有挑戰性。
目前,華為以零部件、HI、智選車三種模式切入汽車賽道,后兩者和車企的合作更為深入。其中,零部件供應模式,也是最初的B端業務;其二是HI(Huawei Inside)解決方案集成模式;其三是華為智選模式,從汽車設計到銷售渠道全覆蓋,和賽力斯合作的問界是典型的代表。
余承東曾多次表示,華為在問界上開創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就是做生態品牌。當前從市場銷量來看,問界也在激烈競爭中承受壓力。不過賽力斯之外,接下來華為的智選車型還將陸續上市,包括和奇瑞、北汽、江淮等車企合作的新車。比如,華為和奇瑞一起合作的首款智選車型,定位純電轎跑,新車品牌為“LUXEED”。
余承東曾在今年上半年的一場演講中表示,智能網聯汽車只有兩三年的機會窗,如果沒抓住,將來這個市場就跟華為沒關系。
眼下,華為車BU也在持續調整、努力抓住緊迫的窗口期。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車BU再換帥,留給華為汽車的時間不多了2023-09-22
- 你們卷吧,零跑不加油了2023-09-22
- 吉利造車,難得從容2023-09-22
- 誰為“仰望”買單?2023-09-22
- 惠州規劃4條地鐵,2條連深圳!大亞灣綜合交通規劃草案公示2023-09-22
- 和美鄉村建設的湘西答卷2023-09-22
- 預告:光明金地峰境譽府今日16:30搖號!推497套住宅2023-09-22
- 整治“爬山王” 暢通運輸路 會同護航竹木加工產業發展2023-09-22
- 折后3.66萬/平起,滿京華金碩華府名冊公示!572批客明日選房2023-09-22
- 濟南市萊蕪區鳳城街道石花園社區:開展占道經營整治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3-09-22
- 膠州市推進飛線整治 還天空“無線凈美”2023-09-22
- 寫實“家”文章 筑牢“廉”堤壩2023-09-22
-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受邀在中國輻射防護學會2023年輻射防護大會上作報告2023-09-22
- 長沙:商品住房經住建部門網簽備案滿4年可進行轉讓2023-09-22
- 快訊 | 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會開幕2023-09-22
- 金價在攀高 投資宜理性2023-09-22
- “智造”世界 創造美好2023-09-22
- 商務部組織“金九銀十”系列促消費活動2023-09-22
- 高端制造業發展動力強勁2023-09-22
- “賣舊換新”購房吸引力大嗎2023-09-22
- 百年巨頭東芝走向私有化退市 曾創造許多“日本首創”2023-09-22
- 加錢形式五花八門 “搶票神器”到底管不管用?2023-09-22
- 花西子折在營銷上:輿論危機后銷量跌幅超九成2023-09-22
- 智能建造引領、智能運營護航 智能高鐵使出行更安全便捷2023-09-22
- 8月份全國購車需求持續釋放 呈現“淡季不淡”特點2023-09-22
- 研發投入首超3萬億元說明什么2023-09-22
- 4045名選手亮相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現場 比拼絕技絕活2023-09-22
- 在“中國藥谷”感受創新脈動2023-09-22
- 擁抱新技術、打造新業態 傳統商場加快數字化轉型2023-09-22
- 中國與東盟汽車產業合作潛力巨大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