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王瑀:2030年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4.8TWh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資料圖)

網易汽車6月15日報道 在激情騷動又焦慮不安的新汽車時代,在巨變與混沌之中,每個人如何自處?每家企業要如何破局?全力以赴,“不負”就是最好的答案。

6月15日-17日,第十五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在武漢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為“不負”,各位行業嘉賓、企業高層齊聚一堂,思辯新時代,為汽車產業注入新的力量,指明正確的方向。

6月15日,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行業預測2030年動力電池的需求量會達到4.8TWh,TWh的時代就會到來。

目前,2023年全球裝機量預計是0.75TWh,2023年整個全球電動汽車銷售量預計1400萬輛,4.8TWh這是什么樣的數字?如果4.8TWh全部用在電動轎車上,總量將預計達到9000萬輛,意味著全球產量基本都是純電動車。“如果2023年我們產能達到9000萬輛,預計2023年我們全球電動汽車的保有量能夠達到2.4億到3.8億輛,所以這是非常大的數字。”

如果能真正實現2030年4.8TWh,這樣TWh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純電動車要全面的超越傳統汽車。“TWh的到來,一定是在沒有政府的補貼,沒有政府的牌照,沒有政府其他支持的條件下靠技術,靠我們質量,靠我們的信譽,靠我們的先進性,使老百姓毫不猶豫的來選擇電動車,才能夠真正的實現我們4.8TWh的到來,才真正能夠實現我們2030年的碳達峰和2060年的碳中和。”

他提到,在TWh時代,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是否還能夠引領行業發展,最關鍵的就是動力電池企業是否能夠走出去、能夠出海,產業鏈在海外本地化,以保證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走出國門。

“走出國門不是簡單地走出國門,技術要領先,要有TWh的產能、TWh的制造和TWh的質量,還要達到碳中和的標準。只靠中國市場不足以支撐我們目前動力電池的份額和地位。”

以下是演講實錄:

王瑀:首先感謝組委會的邀請。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今天賈可給了我一個題目叫做不負,我覺得這個題目很好也很感興趣。對我來說的話就是要不負初心,不負挑戰。我是1997年開始做動力電池的,在這個行業耕耘了很多年。今天能看到新能源汽車終于能夠變成了我們大眾市場受歡迎的潮流產品,所以感到非常的高興。

今天可能我是第一個零部件廠商來代表動力電池上臺做一個報告。我今天很高興跟大家分享的是不負眾望,迎戰TWh。

剛剛召開的宜賓大會大家可能都聽說了整個行業都非常的期望,也預測2030年動力電池的需求量會達到4.8TWh,TWh的時代就會到來。

什么叫4.8TWh?這是個什么樣的概念?我記得我們2000年時手機出貨量大約是5億部每一年,大約全球需要的電池量總共加在一起大約是10TWh,4.8TWh意味著4800GWh,這是非常大的數量。目前2023年預計全球裝機量是0.75TWh,整個全球電動汽車的銷售量2023年預計是1400萬輛,4.8TWh這是什么樣的數字?如果4.8TWh全部用在電動轎車上,總量將預計達到9000萬輛,意味著全球產量基本都是純電動車。如果2023年我們產能達到9000萬輛,預計2023年我們全球電動汽車的保有量能夠達到2.4億到3.8億輛,所以這是非常大的數字。

為什么大家做這樣的預測?我想全球基于雙碳這樣的標準。我們國家也提出來了2030年要達到碳達峰,2060年要達到碳中和,歐洲和美國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

我給大家說幾個數據:1960年我們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0.9億噸,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是90億噸,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338億噸,我們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14億噸。我們國家從1960年到現在增加了將近100倍。

我們2030年要達到碳達峰意味著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能超過120億噸,2060年如果要達到我們的碳中和就意味著我們全球的二氧化碳要減少三分之二,要回到100億噸左右,意味著我們中國的碳排放也要回到30億噸左右這樣的規模,那就意味著我們所有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行業都要負責將近有三分之二的任務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我們國家所承諾的2060年的碳達峰水平。

我們的汽車貢獻是多少?目前情況下是每增加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大約會產生728萬噸的碳排放。我們如果在不加任何限制的條件下,我們2030年可能會出現17.1億噸碳排放,2060年不加任何限制的條件下將增加到22.2億噸。不控制條件下,如果所有車都轉換成電動車,我們在2030年可能會達到10.3億噸的排放量,也就是減少了將近70%-80%的排放量。如果2026年全部電動化,如果所有電動車用的都是綠電,我們會減少到1.6億萬噸,也就是說我們的汽車行業如果想達到國家的碳中和水平,我們需要做的很大的努力就是把我們的汽車真正的做到零碳排放以及全產業鏈的碳中和,所以這個挑戰會非常大。

這個挑戰可能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也不以我們的行業為轉移,而是它基于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環境,我們的人類,我們的能源是否可持續發展。

所以說我們的電動化是非常之重要。為什么說純電是最佳的選擇?對于純汽油機來說的話我們每公里排放大約264克二氧化碳,隨著我們不斷的電動化的深入從HEV混合到插電到純電動碳的排放量逐漸減少,如果我們純電動車用我們所謂的臟電我們每公里碳排放會減少到149克,如果我們用的是綠電就會排放到0,預計2060年我們電動車的全產業鏈如果用到綠電,所有產業都達到碳中和,大約從264克減少到23克每公里也就是十分之一。我們就會幫助我們的中國至少在運輸行業,我們達到了碳中和這樣的目標。

所以說如果真正實現2030年4.8TWh,這樣TWh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純電動車要全面的超越傳統汽車。我們所有客戶毫無顧慮的擁抱了真正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出行的工具。

TWh的時代不是個簡單量的疊加,它一定是質的飛躍。為什么會這樣說?因為我們2023年剛才前面五位行業的大佬已經說了我們2022年新能源汽車是突飛猛進的一年,已經整個達到了688萬輛的銷售,純電動車已經占了2022年當年的20%的市場份額。我們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已經達到了1310萬輛,占比已經達到了4.1%。但是這種結果的取得,大家是知道的,是在政府的補貼、牌照、路權這樣的多種政策的支持下才達到了這樣的水平。

我們現在電動汽車的技術,我們的電池還沒有能力滋長4.8TWh,TWh的到來。TWh的到來,一定是在沒有政府的補貼,沒有政府的牌照,沒有政府其他支持的條件下靠技術,靠我們質量,靠我們的信譽,靠我們的先進性,使老百姓毫不猶豫的來選擇電動車,才能夠真正的實現我們4.8TWh的到來,才真正能夠實現我們2030年的碳達峰和2060年的碳中和。

剛才我說過了我1997年開始從事新能源汽車電池的開發,1997年到我們2015年我們在尋找什么樣的電池技術才能夠幫助我們汽車實現電動化的夢想?1990年之前我們也做過很多電動化的嘗試,用鎳氫電池、鉛酸電池都失敗掉了,后來我們進入到混合動力車的開發到插電車開發最后到純電動車的開發,隨著技術不斷的增強。

我們從2000年到2015年進入行不行的階段,我們進入了兆瓦時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當中我知道我們中國出臺很多政策計劃,包括863計劃等,成功的使新能源汽車推入了市場。從2015年到2023年看到電動汽車在國家的強補貼,在牌照,在路權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新能源汽車取得了2023年將近500萬輛純電動車,580萬輛整個混動、插混的階段,我們稱作為GWh階段,我們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但是我們GWh階段的技術,大家也看到我們是不以支持達到TWh這樣時代的到來,因為我們已經看得到即使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包括美國、歐洲補貼政策支持下我們還沒有能力越過這樣的鴻溝。

TWh階段,我們主要面臨的就是要解決我們認為從2025年到2030年就是要解決一個好不好的問題。好不好的問題,我們認為不是個簡單量的疊加或現有技術方面的簡單改進,但這一定是一個質的變化。

大家知道我們現在的動力電池體積還特別大,我們動力電池重量還特別重,低溫性能又不好,充電也比較慢,續航里程也不足,安全性能也不可靠,經常的起火。所以說我們非常需要下一代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電池的誕生。

首先要解決的是我們能不能開發出更加優質的能量密度更高的、體積更小的、重量更輕的這些電池的誕生?我們現在也開發了很多相當于新的材料的誕生包括三元材料、高鎳材料等,能達到甚至500Wh/kg的能量密度。但是至于這些電池技術的應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如果我們的安全解決不了,我們未來開發更好電池、更高能量電池路就會被堵死,我們的終端用戶就不可能達到安全、性能好的這些電池的應用。

解決這些電池的安全性能和未來如何能夠更好的應用到車上的最關鍵的路徑就是固態化。為什么這樣說?因為我們電池當中都是用的非常活潑的材料,同時用的有機電解液,這些電解液都存在著很多不可控,包括燃燒,包括高壓力下會爆炸的問題。有機電解液的移出就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去解決這些安全問題。固態化,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路徑。固態化的成功就會使這些更加先進的材料得到應用,更好的電池能夠應用到整車廠,為我們整車提供更好的動力源,它會更長的續航里程更輕,而且可以有更好的性能的發揮。

另外一點我們的關鍵,2000年我們提出來如果我們的電池能量密度能達到300Wh/kg,我們電池成本能達到100美元每千瓦時,我們覺得新能源汽車就會與傳統汽車進行有優勢的競爭,但目前我們沒有達到。我們覺得TWh其中最關鍵的除了技術以外,就是成本。如何達到100美金每千瓦時。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的電動化是為了實現我們雙碳目標,我們作為動力電池廠我們不能再額外生產二氧化碳,給社會環境增加負擔。所以我們動力電池生產的基礎必須是零碳和碳中和。

我們知道2022年全球裝機量已經達到517.9TWh,我們中國已經占到了60%。

在TWh時代,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是否還能夠引領行業發展,我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動力電池企業是否能夠走出去、能夠出海,產業鏈在海外本地化,這樣來保證我們的動力電池產業走出國門。

走出國門不是簡單的走出國門,我們的技術要領先,要有TWh的產能、TWh的制造和TWh的質量,還要達到碳中和的標準。只靠中國市場不足以支撐我們目前動力電池的份額和地位。

孚能科技過去四年為TWh做了大量的工作,過去我們幾年沒有專注于大規模的擴產,只是專注于打通生產線,開發出相當于能夠符合我們TWh需求的生產線、質量管理和團隊。

在技術儲備方面,我們的TWh的固態化,我們第一代產品已經在2022年9月份投產,我們叫第一代半固態電池,第二代半固態電池預計在2025年投產,第三代半固態電池預計在2028年投產,能量密度400Wh/kg以上的全固態電池我們預計計劃在2032年投產,有些技術方面的很多問號在里面,我現在把它預計在2032年。

目前第一代半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270-330Wh/kg,第二代要達到300-350Wh/kg,第三代要達到330-375Wh/kg,350Wh/kg以下的技術我們已經進入到SOP階段,300Wh/kg以上已經進入大規模量產。

配合我們固態化技術和高能量密度技術,我們也為TWh開發了全新的平臺,我們叫做SPS。去年9月份我們已經在北京公布,我們叫SPS的平臺,這個平臺是一個大軟包迭代平臺,無模組集成,集成度達到75%,零部件減少50%,是半固態與全固態,兼容了三元、鐵鋰、鈉電池,石墨、硅碳、鋰金屬,能量密度可以從270到400Wh/kg,可以滿足300-1000公里續航,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里,以及全生命周期AI生命管理。

TWh的工藝和產線,與傳統行業比我們設備投資減少一半,廠房減少一半,產品達到PPb級別,實現零碳制造,有碳中和工廠。

最后,孚能科技也愿與我們的同行和客戶一起共赴TWh時代,不負為人類美好生活續航。謝謝大家!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