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手車商改行賣水果蔬菜,汽配店資金告急

近日,上海市副市長張為在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首批666家企業“白名單”中,已有七成企業復工復產,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也在不斷提高。其中,上汽集團、特斯拉等整車企業連續實現整車下線,相關零部件配套企業也陸續復工。

而另一邊,承受風險能力更低的汽車產業鏈上的小微企業仍在疫情中艱難求生,房租空轉、養活員工、借貸無門、資金承壓等都成為了他們生存下來需要跨越的重重障礙。

二手車商:壓了幾百萬的存貨

“又拿了100箱蘋果,10箱起送,一箱10斤。”

自3月上海疫情以來,吳飛(化名)的二手車生意就徹底按下了暫停鍵,一開始他還繼續“死磕”二手車,但近期他開始兼職做起了疫情期間火爆的“團購”,當上了“團長”,同時還承接了上海部分地區配送物資的工作。他的朋友圈也經常出現如上述售賣水果、蔬菜等的信息。

吳飛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從事二手車批發生意,在上海購買二手車,然后批發銷往全國各地的二手車商,該行業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資金和庫存周轉率,但疫情后物流暫停,車輛無法發往外地,另外車管所暫停服務,保險、驗車等流程也沒法走,“現在幾百萬的貨都壓手里了。”

吳飛現在手上有三十余輛二手車庫存,每輛車價值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在疫情前,這個數量等級的庫存車周轉周期一般在十余天,但疫情以來的近兩個月時間內,吳飛幾乎天天“零交易”,沒有現金流流入的他每月還需面臨較大固定支出。

“人工和場地費每個月打底十幾萬,都需要自己貼錢,已經壓得喘不過氣。”吳飛告訴記者,他的公司有11名員工,還租了一塊1-2畝的場地。“所幸庫存車資金是家里人墊資的,但這部分資金也有使用成本。”

近日,穿著“大白”防護服的吳飛開著車大街小巷配送物資,疫情后過上了“慢生活”的他似乎又回歸了忙碌。他向記者表示,現在的心愿仍然是疫情早日結束,實現復工復產。

汽配店:20年老店面臨巨大資金壓力

在疫情下,吳飛所經營的小微企業困境并非其獨有現象。康林(化名)在上海經營了20來年的汽車配件生意,但在此輪疫情下他也開始感覺無所適從了。

“我們也想堅持下去,但現在真的很困難。”康林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康林在上海開了6家汽車配件連鎖店,店面位置分布在上海寶山、楊浦和浦東新區。從3月以來,疫情的爆發對康林旗下門店的生意沖擊非常大,特別是浦東新區的分店,“一個月下來虧損很大。”

目前康林的6家店全部閉門歇業,原本每個月300萬-400萬元的現金流也隨之“清零”,但人工和房租等支出無法避免。康林告訴記者,他手下近100名員工的工資,再加上6家連鎖店的房租,每個月固定支出就需要好幾十萬。康林現在最大的壓力就來自于資金,“一旦現金流斷裂,企業想要持續維持經營就非常困難。”

為切實支持市場主體紓困解難,上海市國資委曾在3月31日發布《上海市國有企業減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房屋租金實施細則》。

日前,上海市國資委主任白廷輝也強調,已要求上海市各國有企業集團努力克服自身經營困難,全力落實好房租減免工作,按照“應免盡免,能免盡免”的原則,嚴格執行免租政策,確保所有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都能享受到政策。

康林向記者表示,該項政策能幫助他緩解部分資金壓力,但作用有限。他6家連鎖店中只有1家門店是從國有企業租用,其余5家均是從私企處租的。

不同于吳飛的短時“另謀出路”,康林仍在堅持做他的汽車配件生意,不過模式從線下轉到了線上。疫情后康林花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更新視頻號和做朋友圈推廣。

康林向記者表示,他希望上海能早日復工復產,在疫情封控期間,他也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房租減免,和較低利率的銀行貸款以維持經營。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