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田間地頭越來越多地迎來“訂單式種植” 打通農業產銷的“最后一公里”

手有訂單,種養不慌。

向日葵還沒開花,鮮花批發市場已經在等著花兒盛開;葡萄尚未成熟,合作社已經摸清了水果進出口流程;農民只要準備好種地的田,秧苗定制化送到田間……如今,田間地頭越來越多地迎來“訂單式種植”,這一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打通了農業產銷的“最后一公里”。

鮮花還沒開

訂單已經滿天飛

“我們有60畝向日葵,一茬一茬在收,花還沒開,訂單就已經到了。”馬鞍山含山縣鑫玫沅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金龍的喜悅溢于言表。

在這個合作社,記者看到數十個大棚有序排列,大棚是用于種植玫瑰的。大棚外是露天種植的一片片綠油油的向日葵地,因為才收獲過,目前地里的向日葵還沒開。前一陣高考畢業季,馬金龍的合作社忙得風風火火,每天3000枝向日葵往外運送。

“向日葵是輪流種作,3月-11月一直都有,旺季時一批次就要收獲兩畝地。”馬金龍告訴記者,合作社于2020年開始種植花卉,占地110畝,已成功培植幾十種玫瑰,并推向市場,暢銷全國各地。種植的向日葵以品質優良、花盤大花期久著稱,成為當地花市新寵。

花卉開放有時間效期,盛開后沒有銷路會有很大損失。馬金龍考察后了解到,當地98%的鮮花來自于昆明,運輸、保鮮成本較高。“鮮花種植模式在馬鞍山是首次,經過對氣候、土壤的研究,最后決定種植向日葵和玫瑰。”馬金龍告訴記者,鮮花批發市場對他家的鮮花需求量大,基本上有一批收一批,花在地里還沒開,訂單就敲定了。

目前,該合作社已全面打開南京、上海等周邊市場,年產50萬支玫瑰、20萬支向日葵,采取農戶養護,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的模式,帶動當地村民發展壯大花卉產業。“二期大棚已經在建,新增的20畝地很快會投入使用。”馬金龍說。

訂單式育秧

水稻種植“一條龍”服務

日前,經過工廠流水線播種的秧盤,生長已達適齡期,充分滿足機插要求。起秧、吊秧、運秧……整個6月份,安徽省郎溪縣農友種苗農資有限公司的陳欽建幾乎天天都在育秧基地,忙著幫農戶把秧苗全部機插下田。如今,看著一盤盤綠油油的秧苗長勢喜人,陳欽建覺得這一個多月沒有白忙活。

秧苗育得好,夏種就成功了一大半。今年,陳欽建的育秧基地售出的秧苗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一倍左右,再生稻4000余畝,一季中稻16000余畝,預計產出糧食共24000余噸。“這兩萬畝訂單有本地的,也有溧陽的,還有南京高淳、江寧的,種植輻射半徑最遠的有兩三百公里。”

早在今年年初,郎溪縣建平供銷農事服務中心就召開了水稻訂單種植啟動會,現場直接與農戶簽訂機插秧種植訂單。“今年開展的‘訂單式’服務,有157戶種糧大戶與我們簽訂合約。”陳欽建介紹說,訂單不僅送貨上門,還為農戶提供專業的機械化插秧作業,通過“代育秧、送物資、送技術、保收購”等水稻種植全程社會化服務,為農戶們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

和過去人工插秧不同,現在都是流水線機械育秧,成熟后的秧苗直接卷起打包,然后下田栽插。1畝地的秧苗,可以滿足農戶150畝地的栽插需求,且秧盤育苗具備整齊、勻稱、壯實等優點,可有效增加水稻分蘗,提高有效穗和結實率,為增產增收打下基礎。“農業現代化及全程機械化是發展方向,希望通過自己的一份力讓農民種出品質更穩定、產量更高的水稻。”陳欽建說。

影響力提升

訂單走出國門

在句容茅山鎮萬畝葡萄園里,一串串葡萄早已掛滿了枝頭,長勢喜人。再過一周多的時間,夏黑就要上市了,等到8月初巨峰葡萄也將開始采摘。“今年氣溫高、天氣好,夏黑能提前一周成熟。”丁莊萬畝葡萄專業合作聯社負責人李昀告訴記者,合作聯社的葡萄有固定銷售渠道,年初就跟盒馬、百果園等簽訂了合同。“這幾天,又跟水果進出口公司聯系好了,葡萄一成熟就可以下單。”

眼下,葡萄開始進入著色、脫酸期。這段時間,茅山鎮丁莊萬畝葡萄專業合作聯社邀請農業專家走進葡萄園,幫助農戶做好梅雨季的葡萄管理,讓“丁莊標準”貫穿葡萄種植每個環節。正是因為有了標準,促使當地葡萄走出國門,打開國際市場,為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去年9月在葡萄即將下市前,我們有一批葡萄出口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李昀告訴記者,去年試水之后摸清了整個流程,包括空運、海運、報關、提單等涉及的各種環節,同時也發現了一些不足,“比如運輸問題,由于葡萄的特殊性以及路途較遠,對包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我們將針對這個問題進一步改進。”

出口訂單不僅能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也能倒逼果農進一步提升葡萄品質,促進丁莊的葡萄產業向標準化、國際化發展。如今,萬事俱備,只待“果”熟。(陳燕飛)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