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旅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高質量發展特征更加鮮明

數字化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增長極,智慧文旅服務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文旅領域的“南京制造”屢屢在全國獲獎……近年來,我市文旅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高質量發展特征更加鮮明。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南京因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文化和旅游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消費質量水平高,獲督查激勵。

政策“紅包”精準投放,激活文旅市場“細胞”

“花很少的錢,就能在家門口看到這么高大上的好戲,太值了!”5月17日,市民李小姐帶媽媽在保利大劇院,觀看了劉曉慶主演的大型史詩話劇《武則天》。作為2022南京戲劇節的重頭戲之一,該劇是南京市文旅消費政府補貼劇目,原價380元的票,政府補貼達到114元。

2016年起,市政府每年持續投入1500萬元用于演出劇目政府補貼。2021年,又每年追加投入500萬元用于文旅展陳政府補貼。據不完全統計,政策紅包直接拉動演出市場消費比為1:6.5,間接拉動旅游、餐飲、住宿等其他行業消費比例超過1:12.1。

為了幫企業找錢“造血”,早在2013年11月,南京就率先成立全國首家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截至今年4月末,入庫企業3315家,10家文化銀行及文化小貸累計發放貸款203.06億元,服務企業5784批次。

近日,市文旅局又印發實施《關于助力穩住經濟大盤提振文旅市場的若干政策措施》,“12條”聚焦旅行社、星級飯店、旅游景區、會獎旅游企業、電影院、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特色文旅商店等市場主體,拿出真金白銀扶持。

一批前兩年已經得到資金扶持的南京特色文旅商店、商品研發基地,茁壯成長,發揮產業“領頭羊”的作用,帶動南京文旅商品研發再上新臺階。如2020年,南京市選送的旅游商品在2020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2020中國旅游商品大賽中,共斬獲2金5銀5銅。2021年繼續發力,捧回2金6銀8銅。

科技點燃“引擎”,產業升級提擋加速

夜幕之下,池中燈火點綴故居美景,身穿戲服的演員淺吟低唱,游客可以“跳”上秦淮河游船看兩岸人間煙火,也可以“飛”上城墻俯瞰璀璨的大報恩寺琉璃塔。今年端午假期,作為熙南里街區夜游重磅戲的“甘宅雅韻”正式開放,在打造水幕燈光秀的基礎上,又打造戶外3D水幕裸眼沉浸體驗,加上室內5D沉浸立體空間數字展示,讓市民和游客在游逛之中體驗穿古越今的奇妙。

沉浸式游藝、“云”上直播、實景光影秀……借助科技“翅膀”,近年來,南京文旅產業不斷跨界融合,打造新場景,拓展新消費。如今年3月12日,全省最大科幻沉浸式游戲劇場小鎮、位于南京旅游集團國展中心神秘的地下世界——《ALPHAVILLE·阿爾法鎮》開啟大門;園博園內打造大型無邊界沉浸式崖壁光影秀《百年石光》,讓游客飽覽光影奇境;夫子廟推出沉浸式體驗項目《風雅秦淮水岸行》之《槳聲燈影·文都行》;白鷺洲景區讓游客與“李白”“劉禹錫”“李香君”等相遇……

裝上科技“引擎”后,南京文旅產業發展“提擋加速”,“南京力量”在全國文旅市場越來越亮眼。如“南京大報恩寺景區數字光影技術應用示范”“白鷺洲公園沉浸式夜游項目”入選2021年度國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儲備庫;南京首部以本地文化為核心的演出——《南京喜事》,在中國旅游集團發展論壇上入選“2020年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南京文化創意產業交易會升級為中國(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會,成為全國率先打造的文化科技融合服務平臺;“南京市鄉村旅游大數據服務平臺”“南京市牛首山文化旅游區智慧旅游系統建設應用”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信息化發展典型案例,南京的智慧文旅服務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數字化已成為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增長極。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末,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出版、動漫、多媒體等16類文化新業態的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20.00億元,占全部規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比重超40%,同比增長19.3%。頭部企業方陣發展強勁,全市10家文化企業入選2021年度“江蘇民營文化企業30強”,位居全省第一。

加速產業集聚,“串珠成鏈”百花齊放

每當華燈初上,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便迎來一天當中最繁華熱鬧的時光,所有游覽場所夜間均對外開放,各類演出活動豐富多彩,身著華美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或搭乘秦淮游船感受槳聲燈影,或在秦淮·非遺館里追尋“大明玉璽”的下落,或在秦淮小吃美食街里品嘗正宗的老南京風味,或在秦淮河畔的小劇場里感受才子佳人的故事,樂不思歸……

秦淮區提供的數據顯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總占地面積僅2.94平方公里,年接待游客已超過3000萬人次,其中夜間接待人次占比60%以上,年經營收入近42億元。

在南京,類似的文旅消費集聚區、特色文旅街區、產業園區、美麗鄉村越來越多,為文旅高質量發展積累源源不斷的動能。如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2020年12月被列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名單,如今已集聚了國家級藝術大師、文化名家、領軍型創意人才200余名,走出了12家在新三板、主板上市公司。

數據顯示,2021年南京市級以上各類文化產業園區達145個,比2015年增加109個,其中國家級12個。南京的鄉村旅游已形成“一村一品”特色,打造石塘人家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7個、鄉村民宿300余家,2021年接待游客量率先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目前,南京已成功創建秦淮區、江寧區2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以及5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和長江路躋身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此外還有3個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2020年12月,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成功創建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在“領頭羊”的強力帶動下,南京文旅產業串點成面、連片成景,呈現“百花齊放”的欣欣向榮局面,促進整個產業提質升級,蓬勃發展。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1063.99億元,成功邁過“千億關”;2021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130億元,旅游市場恢復程度快于全省、全國。(李子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