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由市農業農村局、溧水區人民政府和省農業技術推廣站聯合主辦的2022草莓產業研討會在溧水區舉行,時代楷模趙亞夫,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沈其榮等行業“大咖”為草莓產業發展獻計獻策。專家表示,草莓產業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借力科技解決土壤、品種和種苗等問題,助力產業做精做強。
草莓產業
必須走綠色發展道路
春暖花開,正是草莓采摘旺季,在溧水區傅家邊草莓大棚內,紅彤彤的草莓香氣撲鼻,采摘游客絡繹不絕。
草莓被譽為“果中皇后”,富含多種營養成分,深受人們的喜愛。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草莓種植面積達165萬畝,總產量近300萬噸,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位居世界首位。
未來草莓產業將如何發展?趙亞夫在主旨演講中說:“草莓產業必須走綠色發展道路。”
怎么走綠色發展道路?“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趙亞夫提出,首先要完善草莓的生態栽培技術,把草莓生態栽培技術形成一個技術體系,努力培育生物多樣性,修復提高當地農業生態系統。
目前草莓種植多為設施大棚栽培,看上去大棚內與農業生態系統關聯性減弱,其實設施栽培也需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趙亞夫表示,要盡可能地培育草莓大棚的生物多樣性,在重視增加生物物種的種群數量的同時,還要調整好生物種群的組成結構,加快栽培草莓土壤的有機物質的分解,改良土壤,控制草莓的主要病蟲危害,形成草莓最佳的生存環境條件。
就如何豐富設施生物種群的問題,趙亞夫舉例說明,一戶莓農種植的15畝草莓,采用醋糟、腐殖酸肥、羊糞、菜餅、米糠原料配制的基質,種出低成本、高品質的草莓,畝均效益達5萬元。“他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基質,通過基質培育微生物的菌種,在基質內建起‘生物肥料工廠’和‘生物農藥工廠’,減少了病蟲害,畝均投入成本不到3000元。”趙亞夫說。
用科技解決
種苗、品種等痛點
據悉,目前我省草莓種植面積在30萬畝左右,畝均產量約3000斤。“這與美國、日本等地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江蘇省農科院研究員、江蘇省草莓協會會長趙密珍說,草莓產量之所以上不去,跟苗種和品種都有關系,草莓品種單一,最普遍的紅顏草莓已栽種近10年,容易暴發炭疽病和空心病,而苗種自繁比例近九成,苗種品質參差不齊,存活率低。
在趙密珍看來,草莓產業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我省草莓產業還面臨勞動力短缺,專業化、機械化、組織化程度低等問題,亟需通過科技創新解決,從而提升草莓畝均效益。
“江蘇草莓產業的發展定位,是做精做強,而不是盲目擴大規模來提升效益。”趙密珍說。
農業發展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要有高肥料的土壤和沒有污染的土壤。沈其榮院士表示,要有高肥料的土壤和沒有污染的土壤,唯一的途徑就是推廣有機類肥料。
經過長期試驗發現,施用有機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25年都未出現土壤酸化。沈其榮說,有機肥類肥不僅可以增加肥力,還能改善土壤環境,防治病蟲害。根據不同的作物喜好研發專用肥,可調控土壤微生物區系,實現土壤健康生長,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研究員陸愛華在交流時表示,江蘇草莓產業將走穩健發展路徑,未來3年,一方面將種植面積計劃控制在35萬畝左右,另一方面通過打造全產業鏈、培育和推廣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建設全產業鏈的標準化示范區、推廣建設現代標準草莓園、加強品牌建設等舉措提升草莓的品質和單產量。
溧水爭創
草莓全產業鏈試點區
溧水是全省草莓種植重點區(縣)之一,全區設施草莓種植面積約2萬畝,從業人員近2萬人,年產草莓3萬噸,產值達6億多元,約占全市總量的八成。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溧水培育出一批草莓種植大戶和標桿企業。全國農業龍頭企業南京金色莊園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一方面把分散的農戶集中起來,另一方面通過統一種苗、統一品牌管理、統一市場銷售等,實現標準化種植,帶動當地3000多戶農民增收。華中農業大學博士劉東華引進高架草莓栽培模式,每畝產量達6000斤。溧水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溧水依托雄厚的草莓產業基礎及先天優勢,帶動草莓育種、銷售、采摘、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
研討會現場,院士專家與20多家溧水草莓企業代表和合作社代表面對面交流,為溧水草莓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沈陽農業大學教授吳迪等專家建議,溧水要提升單產效益,通過優化土壤結構、提升棚內溫度、提高苗種存活率、打造溧水特色的高端草莓品牌等方式,為草莓產業提質增效。
趙密珍對溧水“企業+合作社+農戶”草莓發展模式表示肯定。她說,草莓產業的發展要注重產業鏈完善和拉長,這就要協調好種苗生產、投入品供應、鮮果生產、市場營銷等環節的分工,發揮各自的強項。
目前,溧水正在規劃構建“草莓+旅游、健康、科技、創意”的“草莓+”產業體系。溧水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劉人祥表示,溧水將認真聽取專家院士的建議,培育擁有自主品牌的溧水草莓新品種,做強溧水草莓品牌,爭創全省草莓全產業鏈試點區。(袁航 鄧穎)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南京溧水草莓產業研討會舉行 行業大咖獻計獻策助力產業做精做強2022-03-11
- 南京:通過停車資源共享破解“停車難” 再新增2萬個共享泊位2022-03-11
- 這些低于指導價的盤,可能是你最后的機會了2022-03-11
- “二手房想成交,就得降價!”2022-03-11
- 福田這些新盤要來了,首付100萬就能上車!2022-03-11
- 江西代表團審議各項決議草案2022-03-11
- 江西代表團提交議案建議276件2022-03-11
- 2022年“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題活動發布2022-03-11
- 邯鄲公布一名密接者活動軌跡,涉邯鄲東站、社區衛生站2022-03-11
- 得勝街小學開展植樹活動2022-03-11
- 送崗位還送政策服務!3月11日別錯過鄭州這場招聘會2022-03-11
- 中山港海關加班加點保通關2022-03-11
- 熱線服務員分享心得,隧道巴士優質服務再提升2022-03-11
- 關鍵時刻能救命!首批276臺“應急救護一體機”現身鄭州地鐵2022-03-11
- 巴東縣供銷社一線服務春耕保供2022-03-11
- 【循化公安】街子派出所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培訓2022-03-11
- 成都蒲江:做優做強郊區新城核心功能,深入實施八大提升行動2022-03-11
- 安徽瑤海:共建“勞模林”城市添新綠2022-03-11
- 濟南市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月正式啟動2022-03-10
- 陜西銅川市總工會:工匠進校園 共筑工匠夢2022-03-10
- 海口發布最新通告,“離島”管控政策有調整2022-03-10
- 2022新格局 | 百里太行“展新韻”2022-03-10
- @吉林人 乘坐飛機須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2022-03-10
- 漳縣:朵朵金耳鋪就群眾致富路2022-03-10
- 海口調整“離島”管控政策 涉及天津、三亞旅居史人員2022-03-10
- 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首批志愿者解封,涉奧酒店將于下月營業2022-03-10
-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黨委書記被免職!學校出現聚集性疫情2022-03-10
- 為配合疫情防控 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進行全員核酸篩查2022-03-10
- 歷史最高水平!青島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99.5%,“手術刀”式執法精準除“病灶”2022-03-10
- 新華全媒+|無聲世界里,體育讓每一種色彩都絢爛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