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全谷物攝入不足是導致糖尿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內分泌門診上,我通常都會看糖尿病患者的三餐照片,了解患者的飲食情況。然而,遺憾的是,在患者的這些照片中我很少能看到全谷物。 很多糖尿病患者全谷物吃得少 2021年,哈爾濱醫科大學李穎、孫長顥等學者在《Cell Metabolism(細胞代謝)》雜志發表的“中國糖尿病營養防治的未來”一文表明:我國糖尿病主要飲食危險因素之一是全谷物攝入較少而精制谷物攝入過多。 目前,很多流行病學研究證據表明,全谷物對2型糖尿病的預防與控制有積極作用。有多項前瞻性研究結果表明,平均每日攝入27-30克全谷物可明顯降低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隊列研究的“劑量-反應”薈萃分析結果表明,每天2-3次共攝入60-90克全谷物時,2型糖尿病患病率最高可降低32%。 還有的研究關注了全谷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長期干預的作用,一項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堅持攝入100克全谷物食品,一個月后與對照組相比,餐后血糖水平可顯著降低,胰島素敏感性顯著增高。一項對于14項隨機對照試驗(RCT)和2項非對照觀察研究的薈萃分析結果表明,與精制谷物食品對照飲食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攝入全谷物食品(50-100克/天,持續1-4周)可顯著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 全谷物是糖尿病患者的好主食 很多患者剛剛患上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談碳水色變”,主食量限制過于嚴格,最終導致明顯的低血糖反應,全身乏力,無法工作和正常生活及體育鍛煉。 還有的人只吃精制谷物,也不行。長期精制谷物所致的心慌饑餓感在臨床上非常常見,2型糖尿病、肥胖都屬于“隱性饑餓”問題,臨床上絕大多數患者都有明顯饑餓感,血糖水平正常的情況下甚至出現心慌手抖等癥狀。 因此,我常給糖尿病患者推薦食用全谷物,全谷物飯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自帶飽腹感,無需像精制碳水一樣嚴格限制攝入量,也無需像強調精制碳水放在菜后面吃。正確的攝入方法是從吃飯開始就吃全谷物,吃到有飽腹感即可,這樣既能吃得飽飽的,也能使餐后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圍內。 一些患者聽了我的建議后,回家就去嘗試,他們反饋說,經過全谷物飯調整后,經醫院檢測報告顯示:空腹及餐后血糖明顯改善,高胰島素水平降低,糖化血紅蛋白逐漸達標。心慌饑餓感消失,睡眠和大便情況也得到改善,并且精力充沛。 教糖尿病患者做全谷物飯 有些人說全谷物跟精白米面相比,不好吃,吃不下,其實是做法不對。 推薦大家這樣做:食材包括糙米、蕎麥仁、黑米、小米、大黃米、燕麥、青稞、薏仁、高粱米、藜麥等全谷米,豆類有紅豆、綠豆、鷹嘴豆,黃豆,豌豆、毛豆、蕓豆、眉豆、扁豆等,豆類在4攝氏度冰箱里泡12-24小時后再用。一頓飯選擇1-2種全谷米和豆類,推薦使用電壓力鍋烹煮,做好的全谷物飯口感軟糯、好消化,營養價值也優于精制谷物。 推薦糖尿病患者選擇多種全谷物混合,盡量以完整谷粒蒸飯,不打磨、不煮粥更利于血糖控制穩定。因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增多會增加胰島素抵抗,應控制膳食中膽固醇的過多攝入,限制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來避免干擾全谷物良好的作用。 2型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其中飲食干預是預防和治療2型糖尿病的首選措施,糖尿病患者不妨先從每餐的全谷物主食中開始改善。如條件允許,建議糖友每天拍照記錄自己的三餐,去醫院看門診時,可讓內分泌科醫生幫您“檢查”,您的三餐全谷物有無和分量是發現問題的關鍵。 (作者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本文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全谷物頻道喬靖芳亦有貢獻。)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糖尿病患者要檢查三餐主食中有無全谷物|焦點快播2023-06-14
- 進入食物中毒高發季 這3類食物千萬小心!2023-06-14
- 2023新疆旅游發展大會丨喀什高臺民居上演視聽盛宴-全球動態2023-06-14
- 【全球聚看點】起泡膠的多種玩法怎么玩(起泡膠的正確玩法是什么)2023-06-14
- 《Hi-Fi Rush》7月推出大型更新 添加2個挑戰和照片模式|天天快資訊2023-06-14
- “多年的心病,治好了!” 東石鎮龍下村:“污塘”變“清池”2023-06-14
- 全球今頭條!湖州吳興區24.17億元掛牌3宗商住地 樓面價最高7506元/平米2023-06-14
- 環球熱點評!《女人們的談話》導演執導真人版《小鹿斑比》,是迪士尼1942年推出的第五部動畫長片2023-06-14
- 孔子六藝中的禮_孔子六藝2023-06-14
- 當前關注:上海市關于報送2022年度碳排放報告和2023年度碳排放監測計劃通知2023-06-14
- 世界微資訊!真包含符號怎么打wps_真包含于符號怎么打2023-06-14
- 深圳的統租改造影響有多大?_每日消息2023-06-14
- 冰雪時光帶來全新鮮果茶,超大桶超滿足2023-06-14
- 環球最新:讓更多“守藝人”變為“受益人”2023-06-14
- 看點:讓學習更好的方法2023-06-14
- 澳科大領銜的研究團隊開發出新型人工智能醫療診斷模型|當前視訊2023-06-14
- 【世界獨家】全國總工會部署做好2023年職工防暑降溫工作2023-06-14
- 冰雪時光vs蜜雪冰城比拼性價比,誰更勝一籌?2023-06-14
- 小小微信群服務群眾“零距離”_動態焦點2023-06-14
- 信都區著力打造全面全域全民全程創建格局2023-06-14
- 每日播報!威縣:夜經濟火起來群眾生活樂起來2023-06-14
- 每日快訊!提升“太行泉城”品牌形象推進夜經濟繁榮發展2023-06-14
- 甘肅人社微信服務大廳升級 40余項人社業務“掌上辦”2023-06-14
-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增設打火機回收循環設備2023-06-14
- 即時焦點:甘肅省全面推行房產“帶押過戶”2023-06-14
- 世界球精選!《敦煌歲時節令》入選中華文物新媒體傳播精品推介項目2023-06-14
- 世界球精選!今年甘肅首列哈薩克斯坦回程飼用大麥班列抵達武威2023-06-14
- 內丘:生態濕地美如畫_每日時訊2023-06-14
- 熱點聚焦:華發股份30.45億元私募獲上交所受理2023-06-14
- 【全球速看料】山海相連 共謀振興 海峽兩岸農業文化交流活動在懷化開幕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