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助力甘肅省旱作農業可持續發展


(資料圖片)

中國甘肅網10月14日訊據甘肅日報報道(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張燕茹)日前,省農業農村廳組織有關專家組成測產小組,在定西市安定區西鞏驛鎮南河村和巉口鎮松川村、平涼市靜寧縣甘溝鎮王川村等項目示范區對旱作區新墾高標準農田快速熟化培肥關鍵技術進行了現場測產。測產結果顯示,創新研發的技術成果增產效果顯著,新墾高標準農田挖方和填方馬鈴薯畝產分別達到1185.6公斤和1503.4公斤,較傳統熟化培肥模式增產40%以上,大薯率提高了73%以上。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2500萬畝,有力支撐了全省糧食產量屢創新高,但當前全省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仍然沒有根本改變。如何使新墾、復墾高標準農田快速熟化培肥變成“良田”,成為農業生產力進一步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近年來,省農科院旱地農業研究所針對我省旱作區新墾高標準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板結嚴重、養分貧瘠、微生物活性弱等關鍵問題,通過農田土壤障礙因子診斷、水肥高效耕層構建、有機物料深施和田閑期綠肥復種還田增碳、土壤微生態環境調控、綠色高效輪作序設計等關鍵技術優化創新以及土壤快速熟化調理劑、復合微生物菌劑等配套產品研發,并結合立式深旋耕層重構技術,集成了旱作新墾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和產能協同提升的綠色綜合技術模式。

據了解,該技術成果由省農科院旱地農業研究所聯合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經多年系統研究提出,技術成果可顯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和根際微生態環境,快速恢復和提升新墾高標準農田生產力,使培肥熟化年限縮短2至3年。研發的高活性土壤熟化調理劑等產品已委托蘭州市大行農業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實現量產。

自2019年以來,創新技術成果先后在我省安定、靜寧、秦安、莊浪、鎮原、隴西、會寧、臨洮、皋蘭、榆中等10多個區縣推廣應用10萬余畝,培肥增產效果顯著,有望成為旱作農業進一步“提檔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項重大技術。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