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新社蘭州10月1日電(馮志軍田鵬鶴)中國漢簡藏量最大的專題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1日啟動線上數字展,這意味著該館館藏的5萬余件簡牘文物將首次集中面世,克服了博物館現場展陳的局限性能,為更多無法前往博物館現場參觀的觀眾提供服務。
什么樣的展覽才是觀眾喜歡看的?怎么才能讓更多觀眾參觀展覽?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朱建軍介紹說,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該館推出四套線上數字展覽,用更豐富的藏品,更深入的內容,為公眾提供一個暢游簡牘世界、探秘簡牘文化的平臺,觀眾將享受到更個性化的觀展體驗。
該展覽提供了許多高分辨率的文物圖片,以及詳細且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釋,同時搭配語音解說,有助于觀眾直觀深入地理解每件展品。
簡牘,中國古代書寫用的竹簡和木片,為未編成冊之稱。在紙發明以前,簡牘是中國書籍的最主要形式,對后世書籍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甘肅是中國簡牘大省,20世紀以來共出土6萬多枚簡牘,其中漢簡居多,被譽為“漢簡的故鄉”。
圖為9月7日,甘肅簡牘博物館開館儀式在蘭州舉行,觀眾參觀展出的簡牘。 中新社記者九美旦增攝
于今年9月上旬對公眾開放的甘肅簡牘博物館,現收藏各類文物50129件(組),三級以上的珍貴文物共31943件(組),其中一級文物1679件(組)。
據了解,為吸引年輕一代觀眾的興趣,該數字展覽包含了多種類型的互動游戲,如簡牘制作體驗、解謎游戲等,能夠使觀眾的參觀過程更輕松更愉快。同時,數字展覽的每個章節還包含互動問答,結合了一定的教育元素。游戲通過或答題完成后,還可以收到精美的電子明信片或徽章。
圖為9月7日,甘肅簡牘博物館開館儀式在蘭州舉行,小朋友們學習書寫簡牘中的文字。 中新社記者九美旦增攝
甘肅簡牘博物館副館長徐睿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相較于5萬余件館藏文物,該館現在能夠一次性在展廳展出的文物總數不超過1600件,線上數字展則可以通過多媒體和高科技的手段,實現一個擴充和延伸展示,并對各個文物的故事性有一個更好說明,從而讓更多精品文物被公眾所了解。
徐睿說,該館計劃推出以“漢代邊關生活猜想啟示錄”為主題的數字化展示,通過多媒體元素與互動功能,以圖像為主導來串連線索,帶領觀眾在線欣賞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后續還計劃推出簡牘系列科普短視頻,與公眾一起討論簡牘歷史與文化。(完)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甘快看】中國漢簡藏量最大的專題博物館啟線上數字展2023-10-01
- 情滿中秋如“月”而至 家在上海,美好“藕”遇——特色民俗文化和民族團結系列活動在環球港舉行2023-10-01
- 阜平縣:法治直播間 筑牢反詐安全墻2023-10-01
- 我市民政系統開展“慶中秋迎國慶”走訪慰問活動2023-10-01
- 短途客流增加 中國鐵路客流保持高位運行2023-10-01
- 易縣社會各界舉行 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2023-10-01
- 一條巷 640米 9個民族2023-10-01
- 民勤:以產業振興為抓手 實現“產業興”到“全域強”2023-10-01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大地豐收美 蟹肥果飄香——黃河下游秋季見聞2023-10-01
- 帕當山隧道全線貫通2023-10-01
- 天津東疆海關查獲含“問題地圖”圖冊1100本2023-10-01
- 節日不停工:南沙全民文化體育綜合體項目加速推進2023-10-01
- 《我和我的祖國》唱響大巴扎步行街2023-10-01
- 國慶之后消費板塊怎么看?2023-10-01
- “一腳油逛粵”!“雙節”假期港珠澳大橋迎來出行高峰2023-10-01
- 10月1日,北京地區鐵路預計發送旅客69.9萬人次2023-10-01
- 黃金周消費調查丨當亞運遇上“雙節”2023-10-01
- 橫跨亞洲最大鐵路編組站 鄭州新建彩虹橋通車2023-10-01
- “雙節”期間 南京1.2萬名環衛工堅守崗位2023-10-01
- 南海景區:游園賞菊 游人如織2023-10-01
- 你在明月上寫詩,我在月光下守護2023-10-01
- 浙江軌道“心臟”守護者:爬坡過坎 護航平安出行2023-10-01
- 推動服務下沉 把醫保服務窗口搬到群眾家門口2023-10-01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地下水超采區水位回升2023-10-01
- 絢麗燈光秀 濃濃家國情2023-10-01
- 厚植回歸熱土 湖南湘江新區盛邀百萬校友回湘創業2023-10-01
- “家”“國” 緊密相連 祝福滿滿 慶“雙節”2023-10-01
- 鐵路等部門助力中秋國慶假期安全有序出行2023-10-01
- 平衡好古城保護與活化利用2023-10-01
- 升旗儀式后,新疆孩子們喊出心聲:我愛你,中國!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