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民勤縣南依涼州區,西毗金昌市,東北和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左、右旗相接,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多年來,以防沙治沙、保護生態而聞名于世的民勤縣,帶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沙海綠洲”。事實上,民勤縣所處的北緯38°線是寒暑交界的黃金地帶,是世界上公認最適宜農作物生長的緯度。這里隔離條件好、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病蟲危害輕,發展天然綠色農業的條件得天獨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民勤縣立足資源優勢,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戈壁生態農業產業為依托,高昂“農”頭,突出“特”色,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做實謀劃產業發展、深度參與產業競爭,推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千里沃野交織出一曲有激情、有特色、能生金的鄉村振興發展樂章。
如今,喜看綠洲民勤,糧滿田、菜滿園、果飄香,生態綠色農業擎起鄉村振興“大旗”,為聚力推動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匯聚起磅礴力量!
“綠”字當頭“領唱”現代農業
臨近傍晚,民勤縣蘇武鎮羊路村氣溫舒適,夕陽的光輝透過薄云灑在翠綠的菜葉上,滴灌噴頭正在旋轉中噴灑著水分。蘇武現代農業產業園供港噴灌蔬菜基地的田埂里,十余名工人將成熟的菜葉采摘分類至包裝箱內,呈現出一派繁忙的勞作景象。
作為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的核心區之一、第三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蘇武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培育多元化產業融合主體,按照股份合作、訂單合同、流轉聘用、服務協作等利益聯結模式,建立起企業與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同樣,前段時間民勤縣昌寧鎮鏵尖村供港蔬菜基地種植的菜心進入收獲季,當地組織農民搶抓農時,收獲蔬菜,保障粵港澳市場供應。
近年來,昌寧鎮鏵尖村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三變”改革經營模式,引進涉農企業流轉土地,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生產過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科學化、生產方式綠色化,重點打造以菜心、菠菜、香菜為主的可追溯供港蔬菜基地。
民勤縣昌寧鎮黨委書記邱德玉介紹,鏵尖村“靠山吃山”,充分發揮毗鄰金昌市區位優勢,瞄準金昌果蔬供給市場,利用金昌規模恒溫庫“借船出海”,讓蔬菜遠銷港澳,實現“北菜南銷”助推產業升級,促進農民增收。目前,已建立可追溯的綠色蔬菜標準化基地1600畝,畝均收入9000元左右。蘇武現代農業產業園、鎮鏵尖村供港蔬菜基地只是民勤縣深化農村改革,釋放政策紅利的一個縮影。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號角全面吹響,民勤縣堅持將鄉村振興作為“一號工程”,把產業發展放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先位,將著眼點放在加快構建綠色有機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上,明確農業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定位,做好規劃、搞好建設、下足功夫,通過做精產業布局、做強農業園區、做大特色產業、做好結構調整,多業并舉、“鼓鈸齊鳴”,積極創建綠色農業發展先行區,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同時,民勤縣堅持縣域經濟“農業優先型”發展定位,突出“產業集群、龍頭集中、要素集聚、保障集合”,精準發力、固強補弱,采取外引內育和村企聯合等方式積極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推行“園區+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園區驅動、基地帶動、農戶聯動,把大力發展優勢產業作為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強勢推進。
據統計,目前民勤縣蜜瓜、茴香、葵花、果蔬分別達到20萬畝、13萬畝、10萬畝、15萬畝,預計全年肉羊飼養量達到420萬只,沙蔥、韭黃畝均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人參果棚均收入超過10萬元。
“質”字為本 做足活“農”文章
魚“住”在恒溫大棚里,無懼氣溫突變。
走進紅旗谷現代農業產業園漁業養殖場,一個個特殊的“魚塘”格外顯眼,12個“陸基圓池”整齊排列,基地的務工人員正忙著投料、排污、消毒,呈現一片忙碌景象。
“陸基圓池養殖最大的特色是可實現高密度養殖和方便管理,且可控性強、水質安全性比較穩定。”紅旗谷現代農業產業園負責人何歡介紹說,路基高密度養魚的模式拓寬了產業發展的新路子,為鄉村振興帶來新機遇。
沙漠里養魚,致富又生態。紅旗谷現代農業產業園將突破口瞄準循環水產養殖業,試水“岸上養魚”,通過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引進“陸基圓池”養魚新模式,利用“小空間”發展漁業“大產業”,讓“冷水魚”養出“熱產業”,激活產業振興“一池春水”。
熱鬧的場景不只在漁業養殖場,這些日子,紅旗谷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采摘園內游客也是絡繹不絕。成串的水果西紅柿、香氣四溢的黃桃無不“挑戰”著大家的味蕾,忙里偷閑的“城里人”都熱衷于來到田間野外,做一回“果農”,體驗動手采摘的樂趣。
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理念和有機農業發展思路,從基地建設、技術支撐、產銷對接三個方面培育壯大綠色有機農業,這是民勤縣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的“絕招”。
在民勤縣大壩鎮奧翔沙蔥產銷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內,人工種植的沙蔥郁郁蔥蔥、鋪滿溫室大棚,合作社負責人甄世龍指揮著工人采收分揀、過秤包裝、裝車外銷。
據介紹,奧翔沙蔥產銷專業合作社年銷沙蔥360噸以上,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萬元,形成了“基地+農戶+合作社”的經營模式,走出了“市場導向、龍頭帶動、資源整合、充分結合、抱團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之路,帶動9個鄉鎮、24個村近千戶農民增收致富路。
如今的“奧翔沙蔥”品牌行穩致遠,不僅走進全省各大超市、酒店,還遠銷北京、上海、廣州、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地。“沙蔥竟成為他的‘致富寶’。”甄世龍興奮地說。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振興靠品牌。
在推進鄉村振興,深化農村產業革命過程中,民勤縣將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優勢產業作為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產業興旺的直接抓手,努力做到落地見效、落地生根。將培育壯大民勤地域品牌、舉辦農業特色產業活動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農致富增收的有效載體和平臺,推動民勤特色品牌漸行漸響。
同時,民勤深耕品牌農業,實施商標富農戰略,促進農產品品牌化發展,培育打響“民清源”區域公共品牌和以“民勤羊肉”“民勤蜜瓜”“民勤茴香”為主的民勤品牌,鼓勵發展產銷對接、農社對接、農超對接、電商網銷等新型流通業態,厚植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根基,推動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據了解,經過多年的不斷創新發展,民勤縣已成為全國設施栽培人參果的最大產區、最大的茴香產區、西北地區最大的厚皮甜瓜核心產區和全國優質蜜瓜核心產區,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蔬菜流通協會譽為“中國肉羊之鄉”“中國蜜瓜之鄉”“中國茴香之鄉”“中國人參果之鄉”。
“新”字亮眼 “共譜”強農壯歌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其深度、難度、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
如何讓農民解開束縛,讓他們放心干、放手干、放膽干,又該如何讓他們持續增益、抵抗風險?
面對這兩大問題,民勤縣不斷改革與創新,做足了保障。民勤縣成立中國工程院吳明珠院士民勤工作站、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民勤綜合試驗站、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研究中心及民勤蜜瓜、蔬菜、林果、土肥、節水等研究所。選派科技特派員2129人,組建科技特派員技術服務團25個,就近、方便、快捷地推進科學技術到戶、到人、到田,全力助推產業實現綠色變革。
“現在是蜜瓜迅速膨大的時候,需要追一次肥,然后到碗口大的時候,再追一次肥。”9月25日,民勤縣收成鎮興盛村蜜瓜產業園連體拱棚內,特技特派員、民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干部多峰一邊指導村民整枝抹叉、打頂摘心,一邊講授拱棚甜瓜栽培技術。
收成鎮興盛村作為民勤縣晚熟蜜瓜核心產區,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已經形成了以露地栽培為主,溫室栽培為輔的種植格局。但是,如何在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期,有效利用科技成果“開荒拓土”,為品牌農業加把“火”,促進蜜瓜產業再升級?
特技特派員多峰,“特事特辦”,發揮專業技術特長,精準對接,聚焦群眾的種植需求,外學先進、內學榜樣,創造性開展工作,探索新型種植模式,“藏糧于技”,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成老百姓種植“法寶”,指導農戶利用大棚內套小拱棚加地膜設施,提高早春土壤溫度、濕度,實現提早定植、提早上市、延長秋后生長期,為農戶贏得最大利潤空間。
秋季由于土壤墑情好、氣溫低、蒸發量小,正是民勤縣溫室人參果移栽苗木的關鍵時期。在民勤縣人參果育苗中心,佩戴口罩,身穿“大白褂”的工作人員,將經過莖尖培養、高溫脫毒方法培育出的脫毒試管苗,再經隔離馴化、定植,無毒育苗側枝采集、扦插育苗措施,繁育出生產用苗,投入生產。
“人參果莖尖組培脫毒快繁技術,著力解決民勤近年來因種苗帶病毒而引起人參果生產中出現的僵果問題。”育苗中心負責人詹全民介紹,通過技術改良現有人參果品種,使其皮薄、口感更好、果型美觀一致、產量更高,以達到優質、高效和低成本的目的。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民勤縣探索符合區域特點和地方特色的綠色發展模式,加快推進農業轉型步伐,制定了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大力開展農業關鍵技術科研攻關,集中突破農業發展技術“瓶頸”,在“糧豐”工程實施過程中推廣轉化科研成果,催生了韭黃“戴帽子”、蜜瓜“坐凳子”等一批新技術、新模式,建立了農產品全程可追溯系統,提高農業技術產量產值,推進生態綠色農業向科學化、規模化、集約化、效益化方向發展。
此外,依托農業產業、自然風光、民俗風情、農耕文化等特色優勢資源,民勤縣投入各級財政資金,按照“生態+”“旅游+”模式,打造連片成帶、集群成圈、沿線成廊的創意休閑農業格局,聚力提質增效,構建產業集群,通過引導農民由種莊稼轉向“種風景”,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沙海綠洲,鄉村正興;初心不忘,未來可期。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實踐中,民勤縣全面釋放發展動能,鋪展有產業、有顏值、有鄉愁、有福祉的生動圖景,正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進發!
通訊員馬愛彬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民勤:以產業振興為抓手 實現“產業興”到“全域強”2023-10-01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大地豐收美 蟹肥果飄香——黃河下游秋季見聞2023-10-01
- 帕當山隧道全線貫通2023-10-01
- 天津東疆海關查獲含“問題地圖”圖冊1100本2023-10-01
- 節日不停工:南沙全民文化體育綜合體項目加速推進2023-10-01
- 《我和我的祖國》唱響大巴扎步行街2023-10-01
- 國慶之后消費板塊怎么看?2023-10-01
- “一腳油逛粵”!“雙節”假期港珠澳大橋迎來出行高峰2023-10-01
- 10月1日,北京地區鐵路預計發送旅客69.9萬人次2023-10-01
- 黃金周消費調查丨當亞運遇上“雙節”2023-10-01
- 橫跨亞洲最大鐵路編組站 鄭州新建彩虹橋通車2023-10-01
- “雙節”期間 南京1.2萬名環衛工堅守崗位2023-10-01
- 南海景區:游園賞菊 游人如織2023-10-01
- 你在明月上寫詩,我在月光下守護2023-10-01
- 浙江軌道“心臟”守護者:爬坡過坎 護航平安出行2023-10-01
- 推動服務下沉 把醫保服務窗口搬到群眾家門口2023-10-01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地下水超采區水位回升2023-10-01
- 絢麗燈光秀 濃濃家國情2023-10-01
- 厚植回歸熱土 湖南湘江新區盛邀百萬校友回湘創業2023-10-01
- “家”“國” 緊密相連 祝福滿滿 慶“雙節”2023-10-01
- 鐵路等部門助力中秋國慶假期安全有序出行2023-10-01
- 平衡好古城保護與活化利用2023-10-01
- 升旗儀式后,新疆孩子們喊出心聲:我愛你,中國!2023-10-01
- 我國科考隊首次登頂世界第六高峰開展綜合科學考察2023-10-01
- 國內最高大跨度無柱弧形頂板地鐵車站封頂2023-10-01
- 航拍貴州西江千戶苗寨2023-10-01
- 重啟警號 續寫榮光2023-10-01
- 雁蕩景區明后天日均車流超2萬 洞頭部分熱門景區實施交通管制2023-10-01
- 江西首個萬噸級碼頭正式投入使用2023-10-01
- 中秋國慶假期廣西公路迎來出行高峰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