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說】又見搶鹽 隨風亂舞何時休

胡印斌

受日本排放福島核污水事件影響,國內一些地方發生非理性的食鹽搶購。中鹽集團日前發表聲明稱,近期部分區域市場發生食鹽搶購,電商及部分商超渠道有短時缺貨現象,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請社會各界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搶購。

上一次搶鹽,還是在12年前的2011年3月。彼時,日本福島縣發生9.0級大地震并引發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反應堆發生熔毀,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出于對核輻射的恐慌,我國部分民眾也曾大量搶購、囤積食鹽。


(資料圖片)

兩次搶鹽,都與民眾的核污染恐慌有關。這也表明,當今世界的關聯度越來越高,任何一個地方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其他地方“蝴蝶效應”。特別是在核污染的問題上,容不得半點含糊,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形式的核擴散、核妥協。

不過,至少在食鹽方面,國人不必如此驚慌失措,多一些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搶購。前例不遠,有報道稱,不少人家12年前搶的鹽還沒有吃完呢。一次次搶購,一次次盲從,可以說更多是隨風亂舞!

首先,核污水直排大海,確實可能會損害大海生態,影響到海鹽產業,但也要看到,在我國的食鹽產品結構中,海鹽只占10%,占大頭的是井礦鹽,占比87%,還有3%的湖鹽。這意味著,即便海鹽受到一定影響,也不會對食鹽供給產生影響。

從產能上說,我國食鹽儲量極為豐富,不存在稀缺問題。連日來,青海鹽業、川鹽集團、福鹽集團、江鹽集團、安徽鹽業集團等多地鹽業公司均發文表示食鹽儲備供應充足。其中僅青海鹽業可開采湖鹽儲量就達14億噸,“茶卡”牌食用鹽產能為30萬噸/年,食用鹽儲量可供全國人民食用70年。

其次,有不少人認為海鹽更健康的觀點也存在誤區。專家介紹,海鹽、湖鹽、井鹽、巖鹽只是來源不同,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一般都需日曬結晶、粉碎洗滌加工步驟。不同產地、形態、成分的食鹽風味上可能存在差異,但從營養角度來說,這些微弱差異并不會帶來生理方面的健康影響。

還有,此前有網絡傳言稱“含碘鹽可預防核輻射”。這樣的說法也毫無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確提出“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克”,如果過量攝入,會對人體各個臟器造成嚴重的負擔,會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腎病,嚴重者可能造成脫水,甚至死亡。

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可或缺,但也不可跟風揚土,傳播核污染會帶來鹽緊缺的謠言。很多時候,恰恰是這種非理性的搶購潮,反而會擾亂正常的市場供需秩序,導致局部的階段性商品緊缺,并不可取。

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居心叵測者的陰暗心理作祟。8月25日,西安未央警方抓獲一名造謠者劉某,經查,劉某系西安市某生鮮店鋪老板,為提高店鋪銷售額,利用日本排放核污水熱點,在多個社交群內發布不實信息誘導不明真相群眾接龍購鹽,引發群眾爭先購鹽,嚴重擾亂市民正常生活秩序。

說到底,遏制搶鹽風潮,要靠民眾理性、獨立思考,不盲目跟風,不隨波逐流,不斷提升科學素養,不斷提高辨別能力,也要加大辟謠力度,嚴厲懲治網絡謠言。而老百姓也要通過一次次的類似事件,吸取教訓,在面對紛雜事件時,多一些定力。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