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閑置資產,汨羅鄉村“土生金”

華聲在線通訊員 張為 謝建 記者 馬如蘭

8月28日,位于汨羅市白水鎮三星村的文熙食品有限公司廠房內,整潔干凈的工作環境下,工人們井然有序、分工協作,將牛油、牛肉切塊、穿串和打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年前,這片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樓房還是一個閑置的小學。從"舊校址"到"新工廠",廠房面貌煥然一新,車間生產如火如荼,這一切喜人的變化,都得益于村集體資產的有效盤活。

盤活村集體的“沉睡資產”,在讓村集體經濟發展變得更有“錢景”的同時,也幫助村民鼓起“錢袋子”。三星村只是汨羅盤活農村閑置資產、閑置資源的一個縮影,是中國式鄉村“土生金”變奏曲上的一個音符。

村工廠閑置資產"活起來"

去年,白水鎮三星村閔家巷小學因全市教育布局調整被閑置。學校位置優、空間大,閑置就成了"資源浪費"。

在汨羅市人社局和三星村村支兩委的多方努力下,去年,在外工作的三星村村民馬波被吸引回鄉:“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村集體有閑置場地,我有原材料來源和銷售渠道,村民們有下功夫干的勁頭,一定能辦好這家‘村工廠’。”

經過9個月的籌備,文熙食品于今年5月正式投產。"閑置小學"搖身一變"鄉村廠房"的消息傳開后,村里的婦女、老人們高興極了,他們有機會能夠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實現工作賺錢和照顧家庭兩不誤。

"我們接受了培訓上崗,現在每個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滿足得很。"談到這份工作,廠房的女工們信心滿滿。目前,公司已帶動就業104人,其中有99人為廠區周邊的婦女群眾。按照規劃,后期可提供就業崗位160個。

在外就業經商的鄉賢市場意識強、視野開闊。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吸引鄉賢返鄉投資興業,帶動群眾“家門口”就業,是汨羅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神鼎山鎮盤活閑置廠房,引入鄉友羅紅創辦湖南力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營高頻變壓器等產品,帶動家門口就業100人左右;羅江鎮引回鄉友黃平盤活原鎮政府辦公樓,成立湖南省天頤健老年養護公司,吸納40余名“低齡”老人從事護理、管理等工作,人均年增收4萬余元……

被“喚醒”的農村老宅,在“蝶變”中給鄉村帶來新活力,成為帶動村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活力股”。2023年,汨羅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將全市56.5萬平方米閑置資源進行進場登記、掛牌流轉,截至目前,該市已盤活閑置資產近11.6萬平方米。

一鎮一品,讓鄉村業態“百家齊鳴”

8月30日,玉池山巔的民宿“達摩秘境”開業試運營一個月,經營收入已經超51萬元。剛剛過去的周末,民宿兩天的經營收入超過4萬元,日接待游客約300人。

“目前民宿已預定到10月5日。”民宿所在地川山坪鎮達摩嶺村黨總支書記熊尹從北京經商鄉,盤活深山村莊的豐富物產和絕佳風景,改廢棄礦坑為高山民宿,還帶領村民修路、種茶,吸納村民“家門口就業”80人左右。

據汨羅市人社局統計,1至7月,該市“引鄉友回鄉、促家門口就業”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通過招引項目、發展個體經濟、家庭作坊等,共計帶動就業5937人。在建“家門口就業”項目32個,建成后預計可帶動就業2052人。新增項目包含產品制造、食品加工、餐飲民宿、康養旅游、農業種養等多種業態,呈現出“靈活多樣,百家齊鳴”的良好局面。

臨近中秋,在位于屈子祠鎮伏林村的湖南藍墨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車間里,工人們正在給新鮮出爐的月餅打包裝盒。在剛剛過去的端午節期間,這個公司也銷售出了超過千萬元的粽子。

“屈子祠的粽子是非常有特色的,它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公司負責人吳立滿介紹,去年,他將閑置了十幾年的程林小學翻新修葺后,建設了一個3300多平方的廠房。

端午粽子大賣后,公司又緊抓中秋節時機生產、銷售老式月餅。如今,吳立滿的“藍墨水”粽子正走向品牌化生產,老式月餅、手工糍粑也在陸續走向工廠化道路,成為屈子祠鎮一大特色產品。公司穩定務工也達80人以上。

達摩嶺村將得天獨厚的風景轉化為“聚寶盆”,屈子祠鎮走在打造粽香小鎮的路上。在圍繞“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產業布局的過程中,閑置資產在各個村莊以不同形式“蘇醒”,越來越多的“富余勞動力”實現向“富裕新動力”的華麗轉變。在鄉村,一、二、三產業正加速深度融合發展,農民也在二、三產業上分享更多收益,鄉村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客貨郵,讓“家門口”的路“延伸”更遠

8月底,白塘鎮“90后”鄉友周昌龍的電商基地已完成80%的建設進度,裝修基本完工,并在當地意向簽約20多位主播。9月,這個汨羅首個鄉鎮電商示范基地將啟動試運營。

周昌龍的農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位于白塘鎮移風村,主要業務是預制菜的生產和經營,年產值約為2000萬元左右,為本地勞動力提供工作崗位25個。

但周昌龍還有更大的“野心”。在他的計劃中,企業將依托汨羅市客貨郵融合發展,形成“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互聯網+客貨郵”的發展鏈條。經過電商培訓的當地村民,參與銷售企業的預制菜成品和當地農副產品,將共同打造一個以銷售助農產品、預制菜產品、臘制品、生鮮產品為主的直播基地。更多農人將以主播、供貨商等新“角色”,實現另一種形式的“家門口就業”。

90后新農人引領“新農潮”,離周昌龍不遠的荀明夫妻倆,也正通過電商直播和客貨郵,將獨具特色的鄉里臘肉銷售到了全國各地,近兩個月共發貨3600多單,總銷售額約40萬元。

新時代的鄉村,有電商直播提供平臺,更有客貨郵讓路徑延伸更遠。汨羅市人社局統計,通過農村客貨郵促推公交運行和物流配送“兩網融合”,助力電商經濟迅猛發展,300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一審:田鎮圓 二審:蔣俊 三審:王亞奇)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