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氣象服務到千鄉萬村——甘肅省開展“千鄉萬村氣象科普行”主題活動掠影|當前關注

送氣象服務到千鄉萬村

——我省開展“千鄉萬村氣象科普行”主題活動掠影


(資料圖)

渭源縣地形地貌復雜,氣象部門對區域天氣情況進行預報,助力農業增產增收。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齊曉聲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于曉明

雨水綿密,如霧拂面。夏苗青壯,滿目蔥綠。

5月下旬,由省氣象局、省氣象學會聯合組織的氣象服務科普宣傳隊,走進定西市渭源縣開展“千鄉萬村氣象科普行”氣象科普活動,推動氣象科普知識進村入戶。此次活動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旨在把農業氣象科技成果向基層一線推廣,提升農民等重點人群氣象科學素質,以氣象科普助力鄉村振興。

氣象專家走進田間地頭

在渭源縣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核心區,定西市氣象局農業氣象專家與渭源縣路園鎮有關人員正在“對接”,就當地對氣象服務的需求進行詳細交流。

“眼前的這座連棟溫室主要承擔產業園區的高原夏菜育苗任務,在定溫定濕的狀態下,動態干預菜苗的生長,力爭育好苗。”路園鎮鎮長張順平向農業氣象專家介紹,路園鎮的高原夏菜基地主要種植辣椒、西紅柿等品種,高原夏菜農產品多被外地客商收購,大批量送到山東壽光進行再分發銷售,是全鎮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依托日光溫室育種,大大提升了菜種的質量,目前種苗的成活率在九成以上。路園鎮高原夏菜核心區總面積1.5萬畝,粗略估算下來,種植的高原夏菜年產值超過1億元,收入可觀。

“園區海拔有多高?”“當地日照充不充足?”……農業氣象專家走進溫室,實地感受棚內環境,仔細詢問當地農業氣象要素情況。在了解路園鎮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的果蔬種植情況后,專家們對經濟作物生長期的氣象條件給予具體意見和建議。

“草莓大棚內常出現的病蟲害是什么?”在園區草莓采摘園,甘肅省氣象學會理事會秘書長尹憲志向鎮上的農技推廣員張森虎詢問。“主要是蚜蟲,在作物生長周期內需要進行兩到三次專業防治。”張森虎邊扯著雜草邊回答,“草莓育苗需要20多天,生長結果周期在6個月左右。”

今年53歲的農技推廣員張森虎在園區從事技術服務已有兩年多時間。他在草莓繁育基地跟蹤作物生長,大力推廣地膜育苗技術,頗有心得:“種好草莓,4個棚一天可以給農戶帶來4000多元的收益。”在種植現場,他與定西農試站副站長雷俊討論草莓生長過程中氣象要素變化對作物的影響。

氣象科普人員深入設施農業大棚,向果蔬種植戶介紹近期天氣對大棚果蔬生產的不利影響,從氣象領域對果蔬的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進行分析,建設性地提出具體防范措施,提醒種植戶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同時,氣象科普宣傳隊還實地調研了當地特色農業產品氣象服務需求。

氣象知識進校園入村落

“出現雷雨天氣時應該如何躲避?”

“如何防范暴雨洪澇災害?”

“氣象預警信號怎樣運用?”

……

在渭源縣路園中學,蘭州中心氣象臺和省氣象服務中心天氣預報制作專家為200余名中學生舉辦了一場氣象知識科普與天氣預報制作的講座。講座中,科普人員穿插進行了有獎氣象知識問答,學生們踴躍搶答。組織方給獲獎的同學發放了應急手電筒、氣象科普畫冊、溫度計掛件等小獎品。

“氣象局的老師提了‘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問題,還領著我們唱了一首班歌——陽光總在風雨后。”路園中學八年級學生賈奧博興奮地說,在知識問答環節,老師們循序漸進、由淺及深地將氣象科學常識及防災減災知識傳授給大家。

“通過科普進校園活動,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防災減災、緊急避險知識。”路園中學七年級班主任楊俊蓮說,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對物理、地理等學科有了濃厚興趣,在路園中學掀起了一場校園“氣象熱”,讓孩子們感受了一場氣象科普的科學實踐課程,促進了青少年對氣象的關注。同時,學生通過給家長分享自己所學所得,可以引導群眾在生產生活中正確運用氣象知識,助力平安鄉村建設。

在路園鎮東灣村,不少村民聚集在渭源東灣氣象觀測站周圍,見證東灣村智能氣象站的正式交接。

“這個智能氣象站又稱六要素站,可以采集風向、風速、氣壓、溫度、濕度、降水量。”渭源縣氣象局局長齊曉聲說,東灣村智能氣象站由省氣象局援建,旨在完善國家級氣象觀測站網,填補氣象監測盲區,可以實現每5分鐘不間斷地向國家、省、市、縣平臺傳送氣象數據,采集到的數據將及時填補進省內氣象數值預報分析系統內,提高氣象預報的精準度。渭源東灣氣象觀測站的設立,將為群眾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預報,并且能時時監測強降水,面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提前向群眾發布預警信息。

渭源縣有平原,也有山地、溝壑,地形地貌復雜,而路園鎮大面積種植辣椒產業,對區域氣象氣候資料需求度高,該氣象站的設立,有利于氣象資料的收集和運用,為做好氣象服務提供數據支撐。

交接儀式后,志愿者在東灣村氣象文化廣場上懸掛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圖、農村防災減災教育系列圖、防雷避險常識圖、自然災害防御科普圖等科普宣傳品,引來周邊群眾駐足觀看。

“接到霜凍預警后,我們能采取哪些措施最大程度進行生產自救?”東灣村曹家崖社社長李文學向科普志愿者咨詢。志愿者們為現場農戶逐一講解,指導他們如何做好雷電、暴雨洪澇、霜凍等各類氣象災害的防御。

“收獲很大!下次看到預警預報信息,就知道該做什么了。”村民王燕告訴記者。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