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中國甘肅網6月4日訊據蘭州晚報報道近日,H女士接到一陌生來電,對方稱自己是“政府工作人員”,告知其開通的某消費信貸業務影響了征信。H女士按照對方要求操作,結果被騙。6月3日,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提醒廣大群眾如若接到電話,稱要取消某些業務或者修復征信的一律都是騙子。

案例一冒充客服類


(相關資料圖)

近日,W先生接到一電話,對方稱自己是某銀行“客服”,稱現有貸款對沖業務可抵消W先生名下的借款。W先生按對方要求下載了某App,通過某網貸平臺貸款近8萬元,并轉入對方提供的“安全賬戶”,隨后對方失聯。W先生意識到被騙,遂報警。

案例二殺豬盤類

近日,C女士在網上結識一男子,在確定男女朋友關系后,該男子便向C女士輸出投資理念,稱自己在某平臺投資藥材生意穩賺不賠。C女士在該男子的誘導下,在某平臺大量投資。隨后,C女士發現自己始終無法提現,平臺也無法登錄,意識到被騙,遂報警。

案例三虛假退費類

近日,H先生在某App內看到一則保險退費的廣告,便在私信中留下個人聯系方式。之后,H先生接到自稱是某退保公司“客服”的電話,“客服”向H先生主動發送營業執照、工作證等照片,H先生信以為真,便向“客服”提供了自己的保單信息。對方稱辦理退費需要先墊付2萬元報備金,H先生按照對方要求轉賬后被拉黑。H先生意識到被騙,遂報警。

案例四虛假征信類

近日,H女士接到一陌生來電,對方稱自己是“政府工作人員”,告知其在大學期間開通的某消費信貸產品業務影響了征信,現需配合將其貸款賬戶清零,才能保證賬戶正常。H女士按照對方要求下載了某視頻App并與對方屏幕共享,在屏幕共享過程中輸入了某消費信貸產品、手機銀行App的賬號和密碼。之后,H女士發現其銀行卡內的3萬余元被轉走,意識到被騙,遂報警。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陳夢圓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