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白曉艷——情系“三農” 履職為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侯洪建通訊員王晶晶黃學超

“今年小麥播種量是多少?”“肥料準備好了嗎?有機肥的使用效果怎么樣?”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肅南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白曉艷帶著宣傳資料和儀器,在康樂鎮墩臺子村田間地頭與村民一起討論今年的耕種計劃,并耐心回答農戶關心的問題,“要把農戶遇到的技術難題牢牢記在心間,爭取件件落到實處。”

白曉艷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多年來,她無畏嚴寒酷暑,堅持在田間地頭反復調研和試驗,通過調整種植結構、科學開展田間管理、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幫助農戶多產糧、產好糧、增效益。在她的主持下,肅南縣累計在全縣范圍內組織實施冷涼灌區春小麥優良品種栽培示范、脫毒馬鈴薯培育與推廣、高寒山區人參果栽培示范等10多項科技示范項目和優質飼草栽培、草地貪夜蛾監測等76項高效新技術,引進推廣玉米、小麥等糧、油作物新品種43個,累計推廣種植面積達到53萬余畝,為農民增加收益2600萬元。

“穩定和擴大糧食播種面積,擴種大豆油料,優化生產結構布局,提高單產和品質。完善糧食生產支持政策,穩定種糧農民補貼,合理確定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加大對產糧大縣獎勵力度,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非常接地氣,老百姓關心、關注的問題無一遺漏。”白曉艷激動地說,作為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自己有義務把全國兩會的好聲音和惠民政策及時傳遞到基層一線,推動全國兩會精神家喻戶曉、入腦入心。

“聽完宣講報告,我對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信心更足了,也更有干勁了。”康樂鎮墩臺子村村民王潤紅說。

工作間隙,白曉艷翻看材料,細致計劃著即將開展的工作。她表示,要圍繞科技創新發展、生態保護修復、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進一步立足本職工作,做好全國兩會精神宣傳宣講闡釋工作,當好農牧民的“服務員”。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