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話語】清明,網絡祭掃環境也要“掃一掃”-世界獨家


(資料圖)

江德斌

為更好服務群眾需求,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祭掃氛圍,中央網信辦秘書局、民政部辦公廳3月31日發布通知。通知指出,網絡祭掃平臺應積極倡導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合理設置祭掃用品和服務項目,不得打著“紀念親人、祭奠先烈”的幌子,巧設名目收取高額服務費、售賣豪宅文玩等導向不良網絡紀念品,嚴禁設置“香火”排行榜等誘導充值的功能。(4月1日新華社)

網絡祭掃是一種綠色、健康、文明的祭祀方式,方便快捷,不受地域和時空的限制,符合網絡信息時代潮流,深受很多年輕人的喜愛。然而,在網絡祭掃平臺實際的運營過程中,存在管理不規范、服務不到位、利益驅使等問題,導致各種亂象叢生,有違網絡祭祀的初衷,不僅傷害人民群眾的感情和切身利益,也擾亂了網絡秩序,侵害他人權益,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

網絡不是非法之地,違法就要接受懲罰。去年,廈門市思明區法院公布一起案件。某網絡祭祀平臺內設有“廈門美麗女孩璐璐紀念館”,該館建立于2016年1月,6年來訪問量達4.3萬余人次。受害者璐璐明明好好活著,得知此事后十分氣憤,將該平臺告上法庭,認為平臺侵害其肖像權、名譽權。最終,法院判決平臺應承擔侵權責任。

可見,一些網絡祭掃平臺亂象,擾亂了祭掃活動的本意,應采取嚴厲措施打擊整頓。為營造清朗文明的網絡祭掃環境,還需要實施長效措施,對網絡祭掃平臺予以有效制約,敦促平臺規范化管理、合規運營,為廣大網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更加健康、文明的網絡祭掃體驗。

網絡祭掃平臺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務規范,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自律規范,不盲目追求商業利益,應以公益性服務為主,收費項目要符合標準,不搞高價、暴利項目。積極倡導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合理設置祭掃用品和服務項目,引導廣大網民文明祭掃,讓網絡祭掃成為一種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

監管部門需對網絡祭掃平臺加強監管,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對于不遵守規定的網絡祭掃平臺,可以采取一些嚴厲的懲罰措施,例如罰款、停業整頓、吊銷相關經營許可證等,以維護秩序,保護網友權益。

網友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加強自我防范。在使用網絡祭掃平臺時,應該謹慎選擇平臺,不要隨意充值和購買服務,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經濟糾紛。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