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速訊:年味兒里的中國丨甘肅西峰:非遺里的別樣年味

央廣網蘭州1月29日消息(記者李紅軍通訊員盤小美)2023年是農歷癸卯兔年,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的香包、剪紙非遺傳承人紛紛以兔為主題,創作造型各異、寓意吉祥的兔元素香包、剪紙作品,用非遺技藝慶祝新春佳節,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年伊始,走進位于西峰區錦繡坊的慶陽繡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只見展廳里陳列著各類造型美觀、色澤艷麗的香包、刺繡制品,香包傳承人趙麗珺和幾名繡娘圍坐在一起穿針引線,繡制兔元素香包飾品。

趙麗珺指導小朋友制作兔元素香包(央廣網發盤小美攝)

“這是‘奔跑兔’,這是‘富貴兔’,今年我們設計、創作的兔元素香包既有擺件也有掛飾,很受顧客喜愛。”趙麗珺放下針線,展示著她和繡娘制作完成的繡品。每年春節,趙麗珺都會繡制生肖香包,今年共設計了6款兔元素香包,在直播平臺推出后,反響不錯。

趙麗珺是西峰區后官寨鎮趙咀村人,她從小就跟著奶奶學習繡制香包。2004年,趙麗珺在當地舉辦的香包民俗文化節上,看到了慶陽香包的發展空間,便立志要把這項傳統技藝傳承下去。為了提高自己的手藝,她前往中國美術學院、西北民族大學等地學習。學成歸來后,趙麗珺一門心思研發、創作香包,并成為慶陽市香包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她在傳承先輩傳統技藝的同時,在香包的造型、配色、裝飾美化以及用途上進行改良創新,做出了引領市場潮流的香包制品。

趙麗珺和繡娘們一起趕制兔元素香包(央廣網發盤小美攝)

2012年,趙麗珺成立慶陽繡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農戶抱團發展香包民俗文化產業,每年帶領20多名婦女利用農閑時間制作香包。公司通過參加各類推介、展銷會和線上銷售加大產品推銷力度,產品銷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年銷售香包30萬件左右。

近年來,趙麗珺設計制作的香包刺繡作品在各級比賽中獲得獎項40余項。其中,刺繡作品《寶馬》《五毒青蛙》《鼠標腕枕》等8件作品在甘肅省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獲一等獎,被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委會收藏;香包作品《蟬》獲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甘肅賽區二等獎。

慶陽繡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生產的兔元素香包(央廣網發盤小美攝)

與此同時,慶陽市彩云手工刺繡有限責任公司、慶陽岐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香包生產企業也組織繡娘趕制新年元素香包。

“今年我們設計了立體兔子擺件、兔頭按摩捶、兔頭帽、福字等新年元素香包刺繡產品,市場反響很不錯,尤其是‘粉嘟嘟’‘青乖乖’兩款兔子擺件,目前已銷售100多件。”慶陽香包非遺傳承人、慶陽岐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經理張煜瑤介紹,為了拓寬香包銷售渠道,弘揚傳統非遺文化,他們還通過直播平臺,現場推介新春主題香包,展示繡娘制作現場,讓更多人了解慶陽香包。

張煜瑤展示兔元素香包擺件(央廣網發盤小美攝)

慶陽岐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繡娘趕制新春主題香包飾品(央廣網發盤小美攝)

近年來,慶陽市西峰區大力發展香包刺繡、剪紙等民俗文化產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動員能人大戶、合作社建辦基地,搭建規模生產平臺,拓寬銷路。充分發揮“三區”人才、藝術大師、傳承人“傳、幫、帶”作用,組織開展香包、刺繡、剪紙對口交流及培訓活動,提升從業人員的技能。目前,西峰區共有香包刺繡等營銷公司42家,從業人員1.3萬人,年均生產香包、剪紙等民俗文化產品600余萬件。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