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甘肅成縣:以“水”為媒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初冬時節,沿著野馬河兩岸漫步,放眼望去,人行步道沿河蜿蜒,河水清澈潔凈,岸邊美景倒映水中,河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大型宣傳標語闡釋了甘肅成縣沙壩鎮堅持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實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美麗畫卷的真諦。

沙壩鎮地處甘肅成縣磨壩峽水庫上游,全鎮12個村有10個是重要的水源地、涵養區。該鎮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鄉村振興、生態先行,全力打造水清、村美、民富的發展目標,以落實河長制、河道整治、特色林果種植等為抓手,著力打好水資源治理保護牌。

“以前可不是這樣,生活垃圾全部往河里倒,清理全靠洪水沖,河水是又臟又臭。”楊壩村村民劉春蘭回憶說。

環境美起來、生活富起來、群眾樂起來,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圍繞野馬河水資源治理保護,沙壩鎮以“三會一課”“黨群活動日”等集體活動為載體,以網格為單元,組建了鎮、村、社、農戶、志愿者五支護水隊伍,通過鎮領導班子主抓、村“兩委”班子包抓、黨員主動示范、門前四包、鎮村干部績效掛鉤、獎勵懲處、網格化管理、紅黑榜、垃圾分類及清運收費、多元化監督體系等十項工作機制,建立起有標準、有隊伍、有制度、有落實的水資源整治長效機制。以“家潔、院凈、村美”為目標,以野馬河綜合整治為重點,多方爭取各類資金500萬元,修建生態護岸河堤、攔沙壩,建設沿河景觀帶、綠化帶,對沿河生態進行綜合治理;通過改建衛生廁所、公廁,實施沿河生態美化,構筑了一幅“村在景中、人在畫中”的美麗鄉村畫卷。

“通過建章立制,我們每個村莊的每條河,都有人管,有人治理,每家每戶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做到清水下山,凈水入庫,實現了農村人居環境從臟、亂、差到凈、暢、麗的轉變。”沙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曉東說。

生態要保護,群眾的要腰包要鼓。立足生態保護推進產業培育,把發展綠色生態特色產業作為涵養水源和農民致富的治本之策,在構筑起水資源涵養的綠色屏障的同時,為當起群眾打開幸福生活的新路子。

初冬的沙壩閆山村雖寒意漸濃,但擋不住群眾核桃樹管護的熱潮,松土、清園、刨盤、涂藥劑、追肥、修剪等各個環節一絲不茍,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完成核桃樹管護,所有的辛勞只是為了來年滿山遍野的核桃樹,掛滿致富的“金蛋蛋”。

在做強傳統核桃產業的同時,沙壩鎮引導群眾種植連翹、桔梗、五味子、淫羊藿等中藥材8500多畝,栽植花椒2900多畝,發展黑木耳種植16萬菌棒,讓特色種植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同時組建電商團隊8個,培養電商直播帶貨人員260余名,依托沙壩粗陶、手工掛面、土蜂蜜等農特產品線上銷售,催生出了美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我們在抓好核桃這個主導產業的同時,確定了‘核桃、桔梗穩基礎,黑木耳、五味子引方向,花卉育苗拓路子’的綠色產業發展方向,通過‘支部帶頭干、群眾跟著干的黨建+’發展模式,把一個產業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著力構建‘生態觀光、采摘體驗、資源聚合、電商銷售’為一體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閆山村黨支部書記劉軍平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成縣堅持產業與生態并進,塑形與鑄魂齊抓,生動譜寫了成縣生態與經濟發展的“協奏曲”,唱響了成縣奮力建設鄉村振興的華美樂章。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