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看老鄉】隴南宕昌:小樹莓變身“搖錢樹”

本網記者程健通訊員許成兒唐寧

初冬時節,宕昌縣南陽鎮已迎來降雪,寒氣襲人。但走進南陽鎮良恭河沿岸成片的樹莓基地,卻處處一派火熱的勞作景象,群眾正忙著對樹莓進行修剪和綜合管護,期盼著明年的大豐收。


【資料圖】

南陽鎮位于宕昌縣東南部,平均海拔2050米。由于海拔高,種植作物單一,群眾收入普遍不高。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近年來,南陽鎮按照“獨一份”“特別特”思路,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創建了集產、研、銷為一體的樹莓產業示范園,走出了一條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的新路子。

“2019年,鎮上從黑龍江、青海等地引進樹莓,在下付村先行試種50畝,在初見效益后,流轉土地擴大種植規模,輻射帶動南陽街、上付、瓦石坪、毛羽溝、楊集等村發展樹莓產業,目前全鎮已種植樹莓500多畝,帶動群眾318戶1659人。”南陽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馬曉斌說。

據了解,樹莓被譽為人類第三代黃金水果,具有見效快、效益高、收益期長的特點,現在市場價每噸可賣到12000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截至今年11月,南陽鎮各樹莓產業園已實現綜合收入200余萬元。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不僅要注重量的積累,更要注重質的提升。

要帶動一方產業發展,僅靠農戶“單打獨斗”很難實現。如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南陽鎮不斷進行思考和探索。

通過前期謀劃,南陽鎮決定各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運營管理。目前,南陽鎮還研發了樹莓果酒、樹莓罐頭等新產品,建成樹莓罐頭加工廠1座,樹莓冷庫倉儲庫2座。

南陽鎮下付村農業特色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楊君蘭既是村黨支部書記,也是合作社負責人。她介紹說,合作社目前共流轉土地200畝發展樹莓產業,生產的樹莓原果和罐頭等產品銷售到廣州、上海、深圳、黑龍江等地,今年實現綜合收入60多萬元。

“在銷售原果,生產罐頭、果酒的基礎上,我們打算再購買樹莓飲料生產設備,讓樹莓產品多元化,進一步提高產業附加值。”楊君蘭說。

合作社在發展壯大的同時,帶動了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樹莓給我們帶來了好收益。我們流轉土地每畝有500元的收入,在合作社上班,除了每月900元固定工資外,在田間和車間干活每天還有80元收入,在家門口一年就能收入數萬元。”下付村二社村民彭江彩笑著說。

彭江彩不是個例。2021年,南陽鎮樹莓產業園就帶動群眾就近務工500多人次,增收20余萬元。同時,通過入股分紅、土地流轉入股等方式大大增加了本地群眾的收入。

今年以來,南陽鎮按照“統一標準、統一生產、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方式,進一步改擴建了樹莓罐頭加工廠,與省內外知名樹莓企業簽訂了產銷合作協議,計劃新建樹莓酒釀造基地和配套冷庫,預計明年可生產樹莓罐頭10萬瓶、樹莓酒5萬瓶,實現綜合收入300多萬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這些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發展樹莓等特色農業產業的信心。”馬曉斌說,“下一步,我們將探索樹莓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開發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延伸產業鏈條,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樹莓產業,并發展果蔬采摘、農事體驗、休閑觀光等旅游業態,真正讓樹莓產業成為產業興旺的‘新引擎’、群眾增收的‘搖錢樹’,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產業支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