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紀實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蘇家英通訊員王耀輝曹潔謝雅婷
【資料圖】
九曲黃河,奔騰不息。哺育中華民族,孕育中華文明。
黃河,這條形似巨龍的中國第二長河,如何形成“幾”字形河道?黃河水系又形成于什么時期?黃河形成演化的驅動機理是什么,蘊含其中的泥沙又從何而來?
蘭州大學地貌演化與新生代環境研究團隊很早就開始從事黃河的形成發育研究。近期,該團隊在《科學通報》又發表相關研究結果,提出現代黃河水系在125萬年前開始形成,基本摸清了現代黃河水系的形成時代。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除了黃河的形成發育,近年來,一批蘭大學者還開展著黃河領域的多學科研究,他們圍繞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發展、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沿黃地區歷史與考古等書寫“黃河答卷”,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九曲黃河的“身世”
“確定黃河拐彎處形成的時間,是研究黃河形成歷史的一個重要任務。”蘭州大學地貌演化與新生代環境研究團隊聶軍勝教授說,“幾”字彎的形成和三門峽貫通東流入海是現代黃河水系形成的重要標志。
黃河流經蘭州后受山地、高原地形的阻擋向東北方改道,因此蘭州盆地作為黃河自青藏高原流入黃土高原的轉折點,其對黃河水系的演化研究也有承上啟下的意義。
“要知道黃河出現的時間,首先要找到‘河流階地’。”團隊負責人潘保田教授介紹,河流階地是過去的古河漫灘,是河流形成演化最直接的證據。通過對蘭州盆地內7級階地的研究,該團隊發現現代黃河上游水系格局的形成,是黃河自蘭州盆地不斷溯源侵蝕,逐漸貫通上游內流盆地的結果。
該團隊歷時10余年,對黃河中上游沿程多達9個盆地以及17個關鍵河段的河流階地、夷平面等地貌記錄進行系統研究,在2020年提出了較精準的河谷發育年代學框架。“從原來的河湖共存狀態到互相串聯,黃河就形成了。”潘保田說。
2022年8月,該團隊王鑫教授等與合作者利用系統的沉積學、古地磁定年、物源分析等多種技術方法,獲取了黃河貫通三門峽歷史完整的巖芯檔案,明確了巖芯108米處河道沉積物的首次出現是黃河在三門峽地區留下的最老印跡。“黃河的歷史寫在巖芯里面,鉆取巖芯可以看到黃河的歷史。”王鑫說,研究進一步印證了現代黃河水系在125萬年前開始形成的觀點,為研究世界大江大河的形成演化歷史和水系發育模式提供了新的關鍵證據。
“總的來說,我們目前的認識是370萬年前黃河可能不存在,370-180萬年前蘭州至河套段貫通形成‘幾’字彎的‘一邊’,125萬年前黃河貫通整個中游并東流入海。”聶軍勝介紹。
當大大小小的峽谷湖盆被串連貫通時,一條萬溪匯聚、奔騰浩蕩的泱泱巨川便演變而成……
在高寒草地上“種草”
從3月起,蘭州大學高寒草地生態學研究團隊的師生們在地處青藏高原東部甘南州瑪曲縣和合作市境內的甘肅甘南草原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開展實驗工作。半年時間,他們完成了高寒草甸、沼澤濕地的種子雨收集、種子鑒定,種子采樣、種子庫幼苗萌發、物種鑒定等工作,觀測高寒植物從返青、顯蕾、開花到枯黃。
“甘南境內的高寒草地對黃河的水源補給能力占區域內黃河總徑流量的48%-50%,這里擁有亞洲最優質的天然草地,使得甘南草原成為整個青藏高原上擁有初級生產力、物種多樣性最高的高寒草甸生態系統。”蘭州大學高寒草地生態學研究團隊杜國禎教授介紹道。
為了守護這里的生態,杜國禎團隊長期堅持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寒草地從事理論生態學和恢復生態學的研究——
他們界定了高寒草地適宜載畜量,構建了以植被蓋度為基礎的草畜平衡模型;首次提出了以植物物候特征為關鍵指標的、適用于高寒濕地的中長期預警技術;提出高寒沙化型次生裸地治理技術,研發了不同尺度的山生柳網格狀高寒沙地固沙技術。
他們得出垂穗披堿草在不同密度條件下繁殖能力與個體大小的關系、垂穗披堿草在不同供施磷肥條件下的繁殖對策等多項研究結論,并依據模型建立了甘南高寒草地資源相應的保護指標,提出了草地資源優化利用的放牧管理對策。
據悉,系列成果示范推廣后,將有效提高草地綜合生產力。
評估黃土高原的“逐綠”效應
蘭州大學黃河流域綠色發展研究院青年研究員田磊介紹,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2019年,蘭州大學揭牌成立了黃河流域綠色發展研究院,致力于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深度參與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田磊帶領團隊重點針對黃土高原區域水文氣候開展了長時間的系列研究,為退耕還林(草)政策及生態計劃的擬定提供科學支撐。
田磊介紹,自20世紀90年代國家開始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至今,黃土高原大量坡耕地被轉化為草地和林地,區域植被覆蓋水平明顯提高,入黃泥沙大幅降低。“我們通過遙感數據發現區域內林地面積增加了約16%,草地面積增加了約8%,裸地與荒漠面積減少了29%,入黃泥沙從最初的16億噸減少到目前不到3億噸。”田磊說。
依托蘭州大學超級計算平臺提供的充足計算資源,田磊團隊還開展了黃土高原區域水文氣候數值模擬研究,定量評估大規模植被建設對區域氣溫、降水、水汽傳輸以及水汽-降水轉化的影響,將為保障黃土高原植被建設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供科學合理的建議。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全球聚焦:守護大河春色——蘭州大學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紀實2022-11-08
- 甘肅省新生兒多種遺傳代謝病檢測項目啟動2022-11-08
- 速看:【疫情防控在一線】完善保供體系 做好物資保障2022-11-08
- 全球快資訊:銀蘭高鐵甘肅段運行試驗啟動2022-11-08
- 當前聚焦:12號線也要來了!南山、寶安站點均價最低僅5.5萬元/㎡2022-11-08
- 全球微資訊!都是單價3萬+的深圳樓盤,你選新房還是二手?2022-11-08
- 訊息:54名“法律明白人”接受培訓2022-11-08
- 天天快資訊:賦能充電 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添磚加瓦2022-11-08
- 海南省就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公開征求意見2022-11-08
- 簡訊:我市“沉淀資金大起底”專項行動已上繳沉淀資金5.13億元2022-11-08
- 天天微資訊!我市新發放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最低可降至3.9%2022-11-08
- 今年前10月我國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1.56萬億元 同比增長1.5%2022-11-08
- 前10月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7.02萬億元 同比增長3.2%2022-11-08
- 天津津門虎隊5:0戰勝河北隊 獲中超聯賽第24輪比賽勝利2022-11-08
- 前三季度天津口岸累計進口平行汽車2.8萬輛 同比增加86.1%2022-11-08
- 天津和平區‘見縫插綠’增添低碳生態景觀 切實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11-08
- 前三季度太原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87元 同比增長6.3%2022-11-08
- 舊貌換新顏!寧波老舊小區蝶變記2022-11-08
- 突破6000標箱!杭甬運河寧波段集裝箱吞吐量再創新高2022-11-08
- 寧波新一輪人才購房補貼政策升級 讓更多年輕人住進“愛的港灣”2022-11-08
- 寧波市再添重量級“國字號”新名片 成功入選“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22-11-08
- 總投資328億元!“寧”聚全球資源35個重大項目現場簽約2022-11-08
- 南京市金融業發展活力迸發 更折射出金融業對全市經濟發展支撐作用2022-11-08
- 2022年前10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4.62萬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9.5%2022-11-08
- 尹弘在蘭州市疫情防控有關工作會議上強調 處理好管和放、封與解的關系 科學精準持續推進“動態清零”2022-11-08
- 借力“博鰲效應”推動會展業高質量發展2022-11-08
- 冷水司法所鞏固提升平安建設滿意度2022-11-08
- 世界快播:片區協作提升基層監督執紀質效2022-11-08
- 世界最資訊丨昌邑加強麻醉和精神藥品管控工作2022-11-08
- 世界熱消息:服務銀發族 認證智能化20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