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看老鄉】橄欖之鄉涌新潮——隴南油橄欖產業發展綜述

本網記者程健通訊員海秀芳

北緯33°,巍峨西秦嶺下,白龍江蜿蜒壯闊。白龍江兩岸油橄欖樹成片成林,在明媚和煦的陽光下,翠綠、油金、黑亮的果實綴滿枝頭。


(相關資料圖)

春華秋實,碩果飄香。作為世界頂級油橄欖黃金產區,隴南在油橄欖基地面積、鮮果產量、初榨橄欖油產量和經濟效益四個方面均居全國第一,種植面積76萬畝、占全國的56%,年產鮮果4萬多噸、占全國的84%。

多年來,隴南市把油橄欖產業開發作為助農增收的主要抓手,目標明確,把油橄欖產業做到全國最大,以油橄欖基地建設、科技研發、品牌培育和市場營銷為突破口,不斷提升油橄欖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

“中國油橄欖之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國際橄欖油大賽金獎”……一個個叫得響的榮譽稱號,印記著隴南油橄欖產業發展的歷程。

從最初武都區開始種植,擴展到現在的文縣、宕昌、康縣,4個縣區42個鄉鎮40萬農民種植油橄欖,生產初榨油6200噸,綜合產值達25.08億元,油橄欖不僅綠了白龍江兩岸大地,也成了當地農民名副其實的“致富樹”。

冉創昌 攝

多管齊下種出“精、特、優”致富果

進入深秋,便迎來了油橄欖的最佳采摘季,白龍江兩岸的山坡上,成片的橄欖樹枝頭,一個個橄欖果圓潤飽滿,果農們忙得不亦樂乎,滿載橄欖果的貨車沿著盤山公路向山下駛去,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回顧歷史,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油橄欖從阿爾巴尼亞引入我國,多地試種未成林成片,卻在隴南“一枝獨秀”,生長良好,現發展到76萬畝,主要種植區武都區就種植了54.6萬畝。

在武都區賀家坪村油橄欖基地,村民趙鳳蘭一家人正在采摘鮮果,今年她家的油橄欖收成不錯,一個個笑容滿面。

賀家坪村是桔柑鎮油橄欖種植面積最大的一個村子,種植面積3500余畝。2003年,村子引種油橄欖,起初由于油橄欖品種問題,加上群眾缺乏種植技術,導致產量底,群眾都不愿意再“冒險”。

基于此,武都區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油橄欖產業發展基金,采取以獎代補、貼息等形式,大力支持油橄欖產業發展。同時,還成立了中國油橄欖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和油橄欖專業研發機構,組織技術服務小分隊手把手教農民栽植技術。

有了技術和資金的支撐,群眾種植有了信心。近兩年,武都區建成了以賀家坪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大岸廟村、陳家壩村、桔柑村、大元壩村的油橄欖產業帶,基地面積達到2.5萬畝,覆蓋家家戶戶。

李旭春 攝

“今年種了近20畝,養護得當,基本沒什么損失,采摘10多噸鮮果不是問題,價格也不錯,現摘現交,也不浪費。”趙鳳蘭一邊忙著將采摘的果子裝車,一邊笑著說。

不止在賀家坪村,幾年間,通過油橄欖品種改良、高接換優,油橄欖產量不斷提高,隴南的山間地頭都遍布了“橄欖綠”。

僅武都區油橄欖基地種植面積已達51.6萬畝,惠及4.5萬農戶、21萬多人,適生區油橄欖人均收入2200元,綜合產值達18.6億元,武都區成了當之無愧的“中國油橄欖之鄉”。

2021年,隴南提出油橄欖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計劃未來三年全市種植面積將擴大到100萬畝,著力打造白龍江沿線百公里油橄欖綠色長廊,做到油橄欖在白龍江、白水江兩岸適生區全覆蓋。

不僅如此,今年隴南還在全市“三江一水”流域建立了21個擴區馴化試驗點,油橄欖主產區在武都、宕昌和文縣3個縣的基礎上,已向北部西漢水流域的禮縣、西和、成縣、康縣拓展。

從零星栽種到遍地開花。油橄欖在隴南真正實現了從一顆“種子”長成了一個大產業,帶動當地50多萬農民走上增收致富的“新”路。

張珂 攝

“破圈”出擊打響“獨一份”隴南品牌

叫響一個品牌,帶動一方產業,富裕一方經濟。

近年來,隴南堅持把油橄欖作為隴南“獨一份”名片來打造,成立中國油橄欖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和全國首個油橄欖院士專家工作站,加強產品研發、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知名品牌,以品牌效應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注冊了“祥宇”“田園品味”“橄欖時光”等商標43件,其中“祥宇”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近日,記者在祥宇生態產業園看到,生產車間內三條生產線火力全開,24小時不間斷壓榨,橄欖油的香氣彌漫其中,包裝區倉庫,一箱箱產品整裝待發。

“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加強產品研發,提高科技含量,是隴南提高油橄欖知名度、創建隴南油橄欖品牌的舉措。”武都區油橄欖產業開發辦公室主任趙海云說。

隴南市祥宇油橄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97年,目前已發展成為集油橄欖良種育苗、集約栽培、規模種植、科技研發、精深加工、市場營銷、產業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2019年祥宇公司獲得了第六屆甘肅省人民政府質量獎,公司被審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放心糧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業。

在第五屆雅典娜國際橄欖油大賽上,隴南市祥宇油橄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祥宇特級初榨橄欖油獲評“最佳橄欖油”稱號。

今年,祥宇油橄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選送的“祥宇牌”特級初榨橄欖油在國際橄欖油比賽中,榮獲一金一銀兩枚獎牌。田園公司生產的特級初榨橄欖油獲得國際油橄欖理事會(IOC)馬里奧·索利納斯質量一等獎,2022年被列入“甘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目錄“獨一份”產業。

有了龍頭企業的牽頭帶動,隴南油橄欖的知名度得到不斷提高,也讓“隴南油橄欖”品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今年9月22日,農民豐收節上,新華社發布《油橄欖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報告顯示,武都油橄欖在產量、產值、品牌建設等方面均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產品知名度打響了,也為產品的銷售提供了無限可能。

祥宇、田園、時光油橄欖、隴原丹谷等企業,在蘭州、北京、上海、廣州、青島、長沙等城市建立油橄欖專賣店、體驗店80多家。緊密結合電商扶貧和農村淘寶項目,建立網店1000多家,逐步健全了線上、線下銷售體系。通過舉辦新聞發布會、產業論壇和產品推介會等活動,宣傳和推廣隴南油橄欖。

鋪路搭臺、互聯網+、集體出海、舉辦論壇……順勢而為的隴南不斷講好“隴南油橄欖”故事,讓“隴南油橄欖”品牌走得更廣、更遠。

李劍超 攝

提質增效面向未來再謀新路徑

一花不是春,獨木不成林。隴南油橄欖產業能走多遠,關鍵要看產業鏈有多長。

近年來,隴南瞄準橄欖油廣闊的市場空間,打破只賣油的傳統模式,不斷在油橄欖發展方式上做文章,積極推進油橄欖產業換擋升級,組建專門工作機構,推進油橄欖科技研發等工作。

目前,全市已配套建成21家油橄欖系列產品加企業,加工成橄欖油丸以及系列化妝品、油橄欖茶、橄欖酒、橄欖罐頭、橄欖果食品、橄欖菜等10大類80多種產品,帶動主產區1.01萬農戶通過種植油橄欖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4月初,隴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正式印發《隴南市油橄欖產業鏈建設方案》。

按照規劃,2025年前隴南將建成集良種繁育、技術支撐、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倉儲加工、保鮮冷鏈物流、產銷對接、品牌營銷、金融保險支持“一體”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現代油橄欖產業鏈體系,油橄欖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李旭春 攝

隴源丹谷油橄欖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安寧表示,其公司研產的橄欖油及其衍生產品已在湖南、廣東等全國多地建立了良好的銷售供應系統。

隴南田園油橄欖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車間主任白萬明稱,他們從油橄欖葉、油橄欖枝,以及加工橄欖油產生廢水、廢渣中提取橄欖黃酮、橄欖多酚、山楂酸、橄欖苦苷等,用于保健、護膚。

隴南祥宇油橄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建科介紹說,橄欖油可以烹飪,也可以直接飲用;樹枝樹干可做成鍋鏟、木梳等用具;橄欖葉可做榨菜、茶、辣醬。油橄欖產品中,橄欖面膜、橄欖精油皂、橄欖眼霜、橄欖潔面乳等洗護用品深受年輕人歡迎。

今年6月,隴南油橄欖種子經專家評審、遴選,搭乘“神舟十四號”飛上太空,填補了油橄欖通過航天搭載育種的世界空白,這樣的升級,帶來的必然是質的飛躍。

歲月長流,華章待續。

一枚小橄欖,正在向“鄉村振興”全面發力,在實現產業振興之時,隴南油橄欖走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

關鍵詞: 種植面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