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訊!甘肅科技集團輕工院探路“老酒新釀”:情懷接續 科創促發展

近年來,甘肅省輕工研究院致力于研發養生酒,以甘肅道地藥材、特色花卉等為原料。 甘肅省輕工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蘭州10月2日電(侯志雄徐雪魏建軍)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科研院所,甘肅省輕工研究院在新的發展環境下探索轉型,其中致力于研發養生酒,以甘肅道地藥材、特色花卉等為原料,通過各種科技手段最大限度保留其中營養物質,使消費者感受飲健康酒的體驗。

甘肅省輕工研究院始建于1959年,是甘肅省最早成立的以輕化工研究開發為主的科研院所。發展至今,60余載的時間里,經歷了崛起、興盛、沒落的發展歷程。后期改制為甘肅省輕工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時,一度出現了“沒有產業反哺科研”的尷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為科研團隊研發的養生酒。 魏建軍攝

近年來,該院確定了“創新+人才+服務+產業”的發展思路,通過開發附加值高的營養健康食品,積極推進特色酒類的產業化,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慢慢走了“上坡路”。

在這背后,離不開數代“輕工人”的付出與努力。在彭濤的辦公室里,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瓶子,這是他眼里的“寶貝”,作為該院資深的“釀酒工匠”,彭濤與團隊以養生酒和特色果酒為開發方向,以甘肅道地藥材、特色花卉、優質水果為原料,根據其不同特性設計實驗方案,通過低溫超微粉碎、超高壓酶解、閃蒸閃提、低溫發酵、冷凍過濾等技術,最大限度保留原料中營養物質,發揮其中功能性功效。

彭濤拿起研發出的一款“敦煌萃”酒產品介紹說,產品配方源自于敦煌經卷,選用了黃芪、黨參、枸杞、肉蓯蓉等道地“藥食同源”中藥材。

如今,已成為甘肅省輕工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的彭濤,除了科研外,更多會考慮公司的發展,他坦言,“多了壓力,也多了動力”。

與彭濤一樣,甘肅省輕工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張永顯也是一名資深“輕工人”,并且是皮革產品方面的專家。“甘肅也有許多優質的皮革原材料,但由于缺乏技術創新等各種原因,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其他輕工業產品也存在類似問題。”

作為土生土長的蘭州人,公司副總經理張曉雪是一名“80后”,她對兒時的輕工產品印象很深,產自本地的產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組成鄉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蘭州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張曉雪選擇留在家鄉,成為新一代“輕工人”,同她一起加入的年輕人,也將創新與活力注入進了甘肅省輕工研究院,結合“互聯網+”,張曉雪正與團隊進行新產品的研發、中試及推廣。“蘭州曾是一座工業重鎮,現在我想見證這個重振的過程。”她說。

彭濤說,為加快轉型升級,甘肅省輕工研究院搭建成果轉化基地創新平臺,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良好“土壤”,同時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聯合當地高校進行人才培養,引進先進的科研成果,促進成果及時、高效產業化,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今年年初,甘肅省輕工研究院與川楚聯合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甘肅甘輕川楚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在整合資源充分發揮輕工院特長的基礎上,開拓國內外咨詢市場。統籌雙方資質、市場、人才資源,滿足企業綜合性、跨階段、一體化的咨詢服務需求。

這對甘肅省輕工研究院來說,無疑是新的發展機遇。“此次甘川兩方將在工程咨詢、產業發展、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市場開拓等方面展開合作,拓展視野、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充分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將雙方的地域、人才和資質優勢,共同轉化為發展優勢,立足西北、輻射全國。”張永顯稱。

甘肅省輕工研究院從小到牙刷、肥皂、衛生紙到民眾日用品的研發應用,曾長期占據西北市場,2001年9月轉制后,成為集科研開發、技術服務、成果轉化、工程咨詢、工程設計、產品檢驗、人員培訓為一體的開發研究型科技型企業。(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