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觀熱點:《今日聚焦》——千里搬遷 開啟幸福新生活(下)

在昨天的節目中,我們關注了我省舟曲縣2022年第六批272戶1009名避險搬遷群眾搬出大山,正式入住蘭州新區西岔園區新康村的故事。從2021年開始,兩年時間,舟曲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群眾達到2202戶8787人次。搬出大山,為了走出貧困,跨越千里,為了奔向小康。那么這些群眾搬出大山以后,在蘭州新區的生活能適應嗎?日子過得怎么樣了呢?我們來看記者的報道。

在蘭州新區秦東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食用菌種植基地,一排排溫室大棚里暖意融融,菌棒上一朵朵香菇伸展著圓鼓鼓的傘蓋,這是香菇的采收季,也是搬遷群眾最為開心的時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韓金才原本是舟曲縣果耶鄉磨里村的村民。他的家鄉舟曲山高谷深、溝壑縱橫,是全國罕見的滑坡、泥石流、崩塌三大地質災害高發區。居住在這里的人總是“睡不了安穩覺”。

頻發的自然災害給村民帶來的除了危險,還有就業困難。很多村民們只能選擇外出打工。

為徹底擺脫連年受災、重復受災的困境,我省于2021年6月啟動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決心將災害多發地群眾分批次搬到蘭州新區,徹底遠離地質災害。韓金才所在的果耶鄉成為首批搬遷的鄉鎮。到達蘭州新區后,韓金才和愛人同時成為蘭州新區秦東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菌菇采摘工。

搬出大山天地寬。隨著搬遷群眾越來越多,周邊配套建設熱火朝天,群眾的餐飲需求也越來越大,康凱從中尋得了商機。

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創業熱情高漲的康凱對市場做了充分調查后,開始對店面進行選址、裝修,并于今年2月正式投入營業。通過不斷努力,康凱牛肉面館的生意逐漸紅火了起來。

康凱創業的成功,也打動了遲遲不愿搬遷的父母,9月28號,康凱的父母也跟隨第六批避險搬遷群眾到達蘭州新區,一家人終于在這個國慶節團聚了。

為促進搬遷群眾盡快就業,蘭州新區舉辦移民專場招聘會及蘭州新區春風行動大型招聘會,根據移民個人興趣特長情況摸底調查和定向培訓,積極推薦移民就業,并舉辦食用菌和家政服務定向培訓班。通過參加培訓,搬遷群眾走上了大棚種植、養殖、建筑工、水暖安裝、草坪管理等工作崗位,每月工資3000元到5000元不等。原本在舟曲縣只能在家帶孩子的桑永先,也有了掙錢的機會。

桑永先的孩子嚴文靜跟隨父母從大山搬到蘭州新區,她也進入蘭州新區新康學校上學。原先在舟曲,孩子上學要走山路,這讓桑永先的心總不是放不下,如今在蘭州新區,不僅上學的路平坦寬闊,而且學校就在家門口。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最有效方式,搬出大山后,最根本的變化不是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而是經過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薰陶,孩子們的眼界更寬了。走出大山,他們對未來的生活都充滿期待。

在舟曲縣的大山深處,有很多村子雖然受地質災害的影響小,但因為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村民進城看病頗為不易。

移民群眾告別世代居住的環境后,原有的行政區劃、人員組成、關系結構、生活環境被打破,基層組織的重構、社會關系的重建、勞動技能的培訓等等,都受當地政府和移民群眾面臨的全新的問題。移民群眾搬遷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任何一環都要確保做實、做好。

精準搬遷、精細管理、精確施策,蘭州新區著重聚焦“后搬遷”時代搬遷移民的“衣、食、住、行、學、醫、業”七大方面,讓搬遷民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截至目前,蘭州新區已就近解決搬遷群眾隨遷子女12批次1130名學生的就學問題;2568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勞動力就業率達65%以上,搬遷群眾就學、就醫、養老、社保等公共服務在新區得到全面保障,并陸續實現安居樂業。

“移民至新區,奔向康莊路”,這是“新康村”村名的由來,飽含著移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許。通過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拓展家門口的就業渠道,新康村找對了路子,踏穩了奔向康莊路的步子。新家園,新天地,新氣象,未來,新康村還將迎來更多的舟曲地質災害搬遷村民,“生活的變遷”、“工作的變遷”、“教育的變遷”……更為美好的變遷故事還將在這里精彩呈現。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