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人報甘頭條 | 甘肅華亭:“花田”喜事多 “美麗”產業旺

盛夏的華亭農村,遍地“致富花”開,處處花香彌漫。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華亭市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目標定位,因地制宜引導群眾大力發展黃花菜、萬壽菊、金銀花、油葵等“花”字號特色產業,讓花種進田間,讓人來到農村,讓土地生金,探索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美麗”致富路。

山寨鄉黃花菜種植基地柳明霞攝

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

時下,走進華亭市山寨鄉西街村黃花菜種植基地,一溜溜梯田地里,朵朵黃花競相開放,微風吹過,金黃色的波浪層層疊疊,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一個月前我們就發了招工啟示,面向全市招聘采摘工。”基地負責人王平介紹說,“黃花菜采摘的時間性很強,用工量也很大,花苞豐滿即將開放時采摘的質量最好,味道鮮美而且最具藥用價值。”

“我們實行的是計量工資,多勞多得,手腳麻利采摘快的一上午就能掙100多元。”在種植基地,一片片黃綠色相間的田野里,采摘工挎著編織袋,動作嫻熟地采摘著“致富花”;地壟旁,合作社技術員雪強和王平忙著過秤、分揀、裝筐……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花海中。

“現在采摘的有25個人,多數都是本村的村民。”王平說,“忙了照顧家里,閑余時間來基地務工,工資按天結算,非常實惠方便。”

“2015年,我在村子流轉土地350畝,成立了匯鑫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產業+基地+農戶’的模式,開始種植黃花菜。”王平說,“目前,基地已建成占地1300平方米,集采摘、烘干、加工、銷售‘一條龍’運作流程的黃花菜加工廠,吸納40余戶村民加入合作社,帶動周邊4村3000余名群眾在合作社務工。”

“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在王平的示范引領下,近年來,山寨鄉將黃花菜作為助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在全鄉推廣,全域打造“特色農業+休閑觀光”的黃花菜產業示范基地,“小黃花”釋放出了“大能量”。

萬壽菊喜獲豐收喬文峰攝

花似蜂窩向陽開,馥郁清香撲面來

夏天,正是萬壽菊盛開的季節,車子駛入西華鎮草灘村,眼前競相綻放的萬壽菊花海令人驚艷。一團團花朵錦簇,婀娜多姿,一簇簇花蕾初露,密如繁星。

采花人穿梭在一片片金黃色的花海中,摘花、裝袋,大伙忙得不亦樂乎。“一天能掙一百塊錢呢,咋能不高興?”正在采摘萬壽菊的村民王麗娟笑著說,“每天與花為伴,還能掙錢,心情當然好了。”

“草灘村從2018年就開始種植萬壽菊,從最初的幾畝發展到現在的近百畝。”西華鎮負責人喬文峰介紹說,“7月下旬開始萬壽菊逐漸開花采摘,正常情況下可以采5到6茬,一直到10月份。”

“與傳統農作物相比,種植萬壽菊成本低,經濟效益更可觀。規模化的種植既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土地撂荒問題,也解決了農村留守婦女、老人等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喬文峰說,特別是對林緣區的山村來說,非常適合種植。

“花似蜂窩向陽開,馥郁清香撲面來。”時下的草灘村,花香馥郁,村民歡喜。經過多年探索,該村采取“聯合社+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思路,通過政策引導、政府推動、市場拉動、效益帶動,大力發展萬壽菊種植,美了環境,富了群眾,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向共贏。

上關鎮群眾晾曬金銀花張小兵攝

清熱解毒人人夸,唯有山間金銀花

回味著萬壽菊的美艷,驅車一路向東,來到上關鎮水聯村金銀花種植基地,撲鼻而來的香甜讓人心曠神怡。

站在神水路上,順著金色的陽光,俯看百畝金銀花種植基地,翠綠的金銀花樹枝繁葉茂,一朵朵黃白相映的花兒隨風搖曳,散發出縷縷清香,數十名工人正在忙碌地采摘花蕾。

“你聞聞,這金銀花多香甜。”走進基地,負責人房文鑫介紹,金銀花四季常綠,氣候越溫暖土壤越肥沃枝葉就越茂盛花期就越長,水聯村在華亭最南面,與陜西接壤,相對氣溫高、日照時間長,是全市最適合金銀花栽植生長的地方。“2017年,我就在村子流轉了100畝土地,成立了合作社開始種植,現在擴展到三四個村子。”房文鑫說。

“金銀花作為一種藥食兩用的中藥材,不僅花可入藥,藤也能入藥,整株還可以做盆景。市場前景非常好。”房文鑫說,“我們用工量也很大,基地一年四季都有管護工作,尤其在這段時間的采花期,每天都有一二十人來務工。”

“摘花十幾天,已經掙了1000多塊錢,每天還能回家。”金銀花開得正好,一個個摘花人也笑得像花兒般燦爛。張小琴說,“基地就在家門口,這些年,我一直在基地務工,從春到冬,鋤草、剪枝、采摘、管護,一年到頭基本上都有活干。”

“金銀花一次性栽種,可連續收益20到30年,栽種當年就能收益見效,3年后進入盛產期,畝均年收益在5000元以上。”房文鑫說,“樹易活,好管護,還能套種其它農作物,實現‘一地多收’,使土地效益最大化,非常適合上關各村,而且銷路也很好。”

“清熱解毒人人夸,唯有山間金銀花”。上關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建成集“育苗—大田種植—收購加工”為一體的金銀花產業基地,不僅帶動群眾闖出了一條致富新路,還有效綠化了山川,使金銀花真正成為當地群眾生“金”吐“銀”的“致富之花”。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