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關注:非遺擴大“朋友圈”聚集“經濟圈”《甘肅省級非遺工坊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印發實施


(資料圖)

非遺擴大“朋友圈”聚集“經濟圈”

《甘肅省級非遺工坊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印發實施

每日甘肅網6月23日訊據蘭州晚報報道由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甘肅省鄉村振興局共同研究制定的《甘肅省級非遺工坊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6月21日正式印發實施。

在剛剛結束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張掖會場“非遺購物節”上,來自我省各地的慶陽香包、秦安陶器、關峽竹編、裕固族刺繡等非遺產品出盡風頭,傳統手作走精美路線,時尚元素賦能其中,好評無數。其中,出自甘肅省級非遺工坊的非遺產品占據了半壁江山。

打鐵要趁熱。在非遺熱潮升溫之時,《辦法》實施為我省省級非遺工坊助力鄉村振興,擴大非遺“朋友圈”,聚集“經濟圈”的目標插上了發展的翅膀。

據了解,《辦法》對甘肅省開展省級非遺工坊申報、確認、設立、建設、管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不僅從申報與認定、建設與管理等方面作了詳細說明,細化了各級文化和旅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鄉村振興主管部門工作職責,從而推動省級非遺工坊加強非遺保護、促進就業增收、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注意到,為了積極探索我省“非遺+扶貧”模式,讓非遺實現活態化傳承,助力越來越多的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辦法》在政策上給予了一定的傾斜,對擬在脫貧地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易地搬遷安置區申請設立非遺工坊的,以及在脫貧地區已設立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參與申報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

為了盡快讓非遺工坊走上正軌,各類“花樣”培訓讓非遺傳承人沒有了后顧之憂。首先是鼓勵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參與院校面向非遺工坊開展調研、培訓、交流活動。在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中面向非遺工坊帶頭人開設專門培訓班,結合工坊需求和脫貧人口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培養優秀帶頭人。推動將優秀非遺工坊帶頭人培育成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鄉村工匠、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高宏梅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